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課程引入大灣區元素 配合社會發展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今天(7月27日)舉行記者會,簡介學士學位課程的最新發展,包括將會分階段安排所有本科生到大灣區考察,以加深他們對區內發展的認識。此外,教大又會加強對資訊科技素養的裝備,配合社會和學界的需要。

 

  • 認識大灣區(必修)

隨著越來越多港澳子弟學校落成,在大灣區開展事業成為本校畢業生選項之一。在2023/24學年開始,教大將在課程中加入必修的「跨學院核心科目」,並引入大灣區元素,讓學生更掌握區內的最新發展。此外,教大亦會分階段安排所有的本科生到大灣區考察(至2026/27學年,每年將涉及1,300多名學生),內容會與學生主修的專業知識相輔相成,涵蓋歷史文化、創科、經濟、藝術創意產業、青年創新創業及教育培訓等。完成考察後,學生需進行小組匯報及反思。

 

  • 大灣區學校體驗(延伸學習)

為助準教師取得大灣區教學經驗,教大將與「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及「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合作,推出「大灣區學校體驗先導計畫」,安排主修教育的學生前赴當地實習。每所參與學校將為教大提供四至六個名額,供主修教育的學生申請。在為期三星期的學校體驗中,學生需在當地進行觀課、導修、試教以及參與組織課外和交流活動。教大會安排導師觀課及評分,表現理想的學生將可獲發證書。

 

  • IB教學認證(副修)

學生的全球意識、文化觸覺及跨地域發展能力同樣重要。教大早年已推出專門針對國際學校教學的副修課程,教授國際學校的教師發展、全球教育體制概況、教學法、課程及評核等,並設有學校體驗。學生修畢15個學分更可向國際文憑組織(IB)申請認證,並取得證書(Certificat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由 2018年至今,已有49名學生完成IB副修課程,來自不同的主修科目,包括科學、中國歷史、中國語文、幼兒教育、英國語文、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及體育。

 

  • 提升資訊科技素養(副修)

教大一直銳意提升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並開設多個與創新、創意及STEM相關的副修課程,裝備學生迎接21世紀的教育挑戰。除在校內建設「未來教室」外,教大亦在「資訊科技教育技能測試」的畢業要求中,新增人工智能素養及學生教師科技學習計畫兩大選項。此外,教大與科技巨企簽訂協議,在教育課程加入人工智能元素,提升準教師的數碼及科技素養。

 

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教授表示:「面對複雜多變的世代,新一代除要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亦應與時並進,方可把握種種機遇。因此,教大在現有的課程框架上,進一步豐富課堂內容,以『立足香港』、『認識國家』和『放眼世界』作為導向,全方位裝備學生成為具備熱誠、專業卓越、師德及創新的人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