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儿童汉字规则统计学习的认知神经科学发展机制:脑电纵向追踪研究
资助计划
杰出青年学者计划 (RGC)
获批金额
HK$1,002,360
授奖年份
2019
汉字具有统计特性,例如在多个字元中出现未学过的字形。研究表明,华语儿童对这些特性很敏感,这个概念被称为统计学习。然而,这种学习在何时何地发生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来纵向探讨统计学习在学习汉字中的作用。我们探讨了学习语意和语音规律的神经特征和发展轨迹,以及它们对以后的拼字和阅读表现的预测作用。这项研究涉及 120 名香港小学一年级学生,历时三年,使用 ERP 实验和各种认知任务。
永续发展目标
2015年,联合国成员国同意17项全球永续发展目标(SDG),旨在消除贫穷、保护地球、和确保全民繁荣。研究团队致力于以下永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项目探讨关于统计学习在拼字规则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1)中文拼字规则统计学习背后的神经认知机制是什么? (2) 这种学习在阅读发展过程中如何改变? (3)统计学习中的神经活动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儿童后来的拼字知识和阅读进度?
这项纵向研究揭示了汉语单字阅读中统计学习的神经基本规律,增强了理论理解,阐明了汉语拼字规律学习的发展轨迹,为阅读课程设计提供了资讯。研究揭示了与统计学习相关的神经活动如何与拼字和阅读能力联系起来,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了启示。这些发现对于提升儿童的拼字学习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研究透过揭示拼字规律统计学习所涉及的神经过程来推进中文阅读模型,并在行为和神经层面描绘这种学习的发展进程,解决统计学习是否与年龄相关的问题。在教学上,它提供了提高儿童拼字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在临床上,本研究透过深入了解统计学习的神经认知机制,影响阅读困难的诊断和介入措施,并有机会根据神经标记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早期介入措施。这项研究的持份者包括学生、教师、教育工作者、学者和家长。
出版刊物
| 出版刊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