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兒童漢字規則統計學習的認知神經科學發展機制:腦電縱向追蹤研究
資助計劃
傑出青年學者計劃 (RGC)
獲批金額
HK$1,002,360
授獎年份
2019
漢字具有統計特性,例如在多個字元中出現未學過的字形。研究表明,華語兒童對這些特性很敏感,這個概念被稱為統計學習。然而,這種學習在何時何地發生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來縱向探討統計學習在學習漢字中的作用。我們探討了學習語意和語音規律的神經特徵和發展軌跡,以及它們對以後的拼字和閱讀表現的預測作用。這項研究涉及 120 名香港小學一年級學生,歷時三年,使用 ERP 實驗和各種認知任務。
永續發展目標
2015年,聯合國成員國同意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旨在消除貧窮、保護地球、和確保全民繁榮。研究團隊致力於以下永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本項目探討關於統計學習在拼字規則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1)中文拼字規則統計學習背後的神經認知機制是什麼? (2) 這種學習在閱讀發展過程中如何改變? (3)統計學習中的神經活動在多大程度上預測兒童後來的拼字知識和閱讀進度?
這項縱向研究揭示了漢語單字閱讀中統計學習的神經基本規律,增強了理論理解,闡明了漢語拼字規律學習的發展軌跡,為閱讀課程設計提供了資訊。研究揭示了與統計學習相關的神經活動如何與拼字和閱讀能力聯繫起來,為改進教學策略提供了啟示。這些發現對於提升兒童的拼字學習和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本研究透過揭示拼字規律統計學習所涉及的神經過程來推進中文閱讀模型,並在行為和神經層面描繪這種學習的發展進程,解決統計學習是否與年齡相關的問題。在教學上,它提供了提高兒童拼字學習和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在臨床上,本研究透過深入了解統計學習的神經認知機制,影響閱讀困難的診斷和介入措施,並有機會根據神經標記進行更準確的診斷和早期介入措施。這項研究的持份者包括學生、教師、教育工作者、學者和家長。
出版刊物
| 出版刊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