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首届哈佛-香港教大-斯坦福联合论坛  「新兴科技与未来人才」在教大成功举办

由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共同举办的哈佛-香港教大-斯坦福联合论坛 「新兴科技与未来人才」,于5月8日至10日在教大大埔校园成功举办。 

 

为期三天的联合论坛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业界专家,通过主题演讲、平行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和研究人工智能、扩展现实、机器学习等新兴科技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发展中的应用。 

 

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在开幕致辞时说:「我们在本次研讨会中探讨的主题——人工智能、未来教育和未来人才——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培养未来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作为教育者和学者的角色,不仅只局限于拥抱新技术,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道德判断力和适应能力等基本技能。」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先生通过视频表示:「在全球化与数位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知识共用。本次论坛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平台。」 


从斯坦福大学远道而来的John Clifford Mitchell教授在致辞时说:「我现在对未来的一个期望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弥合教育中使用的旧技术与更有吸引力的新方法之间的鸿沟。」


哈佛大学的杰出教授Chris Dede发来精心录制的祝贺视频:「人工智能和全球化正促使未来的劳动力以不同的方式做好准备。我很高兴能在哈佛-香港教大-斯坦福联合论坛上发言和做主题演讲,并期待与同行进一步讨论这些想法。」 


教大副校长(学术)郑美红教授表示:「这次研讨会不仅是专家的聚会,更是一个促进深度交流、全球合作和共同愿景的平台。它汇聚了教育和科技领域中一些最杰出的学者,共同探讨创新是如何塑造未来的学习与领导力。」


教大副校长(研究与发展)陈智轩教授在书面致辞中说:「这三天来,我们见证了充满活力的知识交流、深刻的反思,以及全球对话,使这次研讨会成为我们共同努力塑造教育未来的一个里程碑。」


论坛邀请一系列知名学者及业界专家发表了精彩的专题演讲。主讲者有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和教大新兴科技与未来教育讲座教授王敏娟教授、斯坦福大学的John Clifford Mitchell教授、南洋理工大学的Yew-Soon Ong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李青教授和李平教授,世界银行的Paul Kim博士,以及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兼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士进博士;哈佛大学的Chris Dede和Tina Grotzer教授,以及山东大学书记任友群博士也通过线上或者录像进行了专题演讲。 

 

演讲内容包括了多个主题:人工智能的伦理与价值、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协作学习与创造力方面的应用、教育领域大模型的最新发展与典型应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人工智能在教学与学习中的整合,以及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职业规划中的应用等。 

 

此次论坛还精心安排了三个工作坊:哈佛-斯坦福创新教育、怎样在高影响力国际期刊发表论文,以及AI时代的创新和创业教育。第二个工作坊由教大幼儿教育讲座教授李辉教授主持,六位来自国际高影响力期刊的主编难得同台,从编辑的角度分享他们在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的宝贵经验。

 

此外,论坛还设有学术界与业界的专题座谈、海报展示,以及来自全球研究者、开发者与设计师的成果展演。 与会者通过多场平行论坛,深入探讨AI与大语言模型在K12至高等教育STEAM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力与未来思维的培养,以及AI时代下的创业生态与人才战略。 

 

在此次论坛上分享的优秀研究论文,将有机会在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扩展版本。杰出设计作品亦有望与全球新兴技术研究所合作,推动持续优化与成果转化。

 

大约300多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国内外高校的教师与学生,以及相关行业的业界人士,分别从加拿大、美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印尼、阿根廷、南非、中国澳门、中国内地以及本地来到教大,参加这次规模盛大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本次论坛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委员会主席,新近从美国加入教大的王敏娟教授在总结此次活动时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论坛,也是一场睿智相逢的知识盛宴;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场『盛宴』能够伴随着大家,共同探索教育,新兴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未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