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教大跨院校研究:「人工青口」可监察全球海洋核污染

近日,海洋核污染的话题引发了全球关注。香港教育大学(教大)联同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大学进行了一项跨院校合作研究,成功利用「人工青口」监测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过程快速而准确,有望成为监测全球海洋核污染的可靠技术。

 

由教大科学与环境学系胡绍燊教授团队早年发明的「人工青口」,特性与天然青口相似,对金属具有极强的吸聚能力,可以一次性检测海洋中多种金属的含量和持续变化,至今已在全球29个国家及地区应用。

 

针对海洋核污染的问题,胡教授的研究团队于去年选定三种在核排放中常见的放射性物质(铀、锶和铯)进行测试,将「人工青口」放置于含有不同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海水中,以测试它们的吸收和释放能力。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团队发现只需约七至八个星期,「人工青口」便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至饱和程度。团队又将「人工青口」转移至洁净海水中,其早前吸收的核污染物质便会释放,透过量度积聚在青口内的放射性物质含量,研究人员便能准确测量海水中核污染物的浓度和变化。

 

现时若要量度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变化,或需动辄收集数以百升计的海水,并须进行繁复的取样及前期处理才能成事。相反,每个「人工青口」的成本仅为一美元(即约港币八元),亦可省却前期处理所需的人力和成本,故更适用于长期和大规模的核污水监测。

 

是次研究由胡教授牵头,他表示:「核污水对海洋生态和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研究证实『人工青口』能突破传统检测方式的限制,有望协助各地政府以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定期监察水域的核污染情况,以保障环境和食品安全。」

 

有关研究结果已通过同侪评审,并于国际期刊《海洋科学与工程学报》上发表,相关内容请参阅期刊网站:https://www.mdpi.com/2077-1312/11/7/1309

 

附件:记者会简报及示范短片

 

—完—

教大联同城大及港大进行一项跨院校合作研究,成功利用「人工青口」监测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过程快速而准确
教大联同城大及港大进行一项跨院校合作研究,成功利用「人工青口」监测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过程快速而准确
教大科学与环境学系胡绍燊教授
教大科学与环境学系胡绍燊教授
城大化学系高志钊教授
城大化学系高志钊教授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杨一博士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杨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