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教大与香港红十字会携手推出「心理急救」课程先导计划
培训学生、教职员及校友应对情绪危机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一直重视学生及教职员的心理健康。鉴于近年不少人面对情绪危机,教大自去年7月起与香港红十字会(HKRC)成为合作伙伴,推出「心理急救」先导培训计划。课程教授学生、教职员及校友基础心理急救知识与心理支援技能,协助他们在压力及紧急情况下应对挑战,并适时为身边人伸出援手。 

 

2,400师生校友完成培训  齐备技能守护身边人共建校园支援网
计划至今已有约2,400位学生、教职员及校友完成培训,期望能从校园层面出发,提升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急救是一种获得国际广泛认可,并有研究实证支持的心理介入方法。其核心目标在于有效减轻危急事件后当事人初期的不适感,并提升个体对事件的适应与应对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急救并非心理治疗。它强调以人性化的方式,透过细心聆听、表达关怀、建立信任连结,并提供实际协助,来稳定当事人情绪及增强其安全感。


课程深入浅出  提倡「3L」心理急救原则  
「心理急救」先导培训计划于2024年7月启动,分为1小时及3.5小时的线上培训课程,以及6小时的面授培训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心理急救的基本概念及「3L」心理急救原则,包括观察(Look)、聆听(Listen)及连结 (Link)。这些行动原则关于了解资讯及洞察需要、聆听及接纳受助人感受,以及连结社会支援,让学员以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形式学习心理急救技巧。学员亦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模式,为有需要人士提供紧急协助。

 

其中,3.5小时的课程专注于支援青少年应对压力、焦虑,以及辨识抑郁症及基本自杀危机处理的方法,紧贴社会需要。而6小时的面授课程则着重实务应用技巧,透过角色扮演模拟心理急救场景,帮助参加者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并逐步提升支援他人的能力,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教大助理副校长(研究)谷明月教授表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需要应对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甚至一些突发事件或危机等多重压力,因此掌握心理急救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并在需要时提供帮助给别人。」 香港红十字会临床心理学家暨心理支援服务主管张依励博士则表示,先导计划是校园开展情绪支援系统的起步点,鼓励年轻人主动关怀身边人:「香港红十字会一直积极推动心理急救,希望人人都能掌握相关技巧,在危急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帮助身边人及自己。」


学员活学活用  助亲朋渡过情绪难关
不少学员对课程有正面回响,表示自己已开始将心理急救理念和技巧应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帮助自己调适情绪或支援他人;亦有教职员反映,他们比以前更懂得聆听和辨识亲友、学生和同事的情绪需要。

 

有学生指课程非常实用:「能帮助我辨识创伤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和影响,并教导我在关键时刻可以采取哪些心理急救行动。」亦有学生认为,课程让他具备技能,识别他人的痛苦征兆,并自信地给予适当的支援:「课程中的互动元素和真实案例提升我对情绪的理解,以及为随时协助他人做好准备。」

 

一位完成了6小时培训的教职员陈小姐分享她的经历:课程结束不久,她的一位朋友因亲人发生意外入院,陈小姐接到消息后,在医院面对情绪激动的朋友时,运用了「3L行动原则」——观察朋友的情绪反应、专注聆听并接纳对方感受,以及提供所需的医疗资讯,最终成功帮助朋友平复情绪,并为朋友提供情绪支援。陈小姐表示,对于能运用所学帮助友人渡过情绪困境,感到非常欣慰。

 

此外,也有教大校友因受课程启发,报读心理急救进阶课程,希望加入香港红十字会,成为义务心理急救员,支援更多有需要人士。可见,计划有效为校园营造健康积极的环境,帮助在社区建立更全面的支援网络。

 

心理急救先导培训计划圆满结束后,教大将会继续为学生、教职员及校友提供多元化、提升精神及心理健康的活动,持续扩展校园内的心理支援网络。与此同时,香港红十字会亦积极计划将心理健康课程推广至其他教育单位及大学,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