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與香港紅十字會攜手推出「心理急救」課程先導計劃
培訓學生、教職員及校友應對情緒危機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一直重視學生及教職員的心理健康。鑑於近年不少人面對情緒危機,教大自去年7月起與香港紅十字會(HKRC)成為合作夥伴,推出「心理急救」先導培訓計劃。課程教授學生、教職員及校友基礎心理急救知識與心理支援技能,協助他們在壓力及緊急情況下應對挑戰,並適時為身邊人伸出援手。
2,400師生校友完成培訓 齊備技能守護身邊人共建校園支援網
計劃至今已有約2,400位學生、教職員及校友完成培訓,期望能從校園層面出發,提升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心理急救是一種獲得國際廣泛認可,並有研究實證支持的心理介入方法。其核心目標在於有效減輕危急事件後當事人初期的不適感,並提升個體對事件的適應與應對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急救並非心理治療。它強調以人性化的方式,透過細心聆聽、表達關懷、建立信任連結,並提供實際協助,來穩定當事人情緒及增強其安全感。
課程深入淺出 提倡「3L」心理急救原則
「心理急救」先導培訓計劃於2024年7月啟動,分為1小時及3.5小時的線上培訓課程,以及6小時的面授培訓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心理急救的基本概念及「3L」心理急救原則,包括觀察(Look)、聆聽(Listen)及連結 (Link)。這些行動原則關於了解資訊及洞察需要、聆聽及接納受助人感受,以及連結社會支援,讓學員以深入淺出、層層遞進的形式學習心理急救技巧。學員亦能夠根據自身能力及興趣,選擇適合的學習模式,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緊急協助。
其中,3.5小時的課程專注於支援青少年應對壓力、焦慮,以及辨識抑鬱症及基本自殺危機處理的方法,緊貼社會需要。而6小時的面授課程則着重實務應用技巧,透過角色扮演模擬心理急救場景,幫助參加者將理論轉化為行動,並逐步提升支援他人的能力,實現「助人自助」的目標。
教大助理副校長(研究)谷明月教授表示:「大學生正處於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需要應對學業、人際關係、未來規劃,甚至一些突發事件或危機等多重壓力,因此掌握心理急救知識和技能,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並在需要時提供幫助給別人。」 香港紅十字會臨床心理學家暨心理支援服務主管張依勵博士則表示,先導計劃是校園開展情緒支援系統的起步點,鼓勵年輕人主動關懷身邊人:「香港紅十字會一直積極推動心理急救,希望人人都能掌握相關技巧,在危急事件發生的時候能夠幫助身邊人及自己。」
學員活學活用 助親朋渡過情緒難關
不少學員對課程有正面迴響,表示自己已開始將心理急救理念和技巧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幫助自己調適情緒或支援他人;亦有教職員反映,他們比以前更懂得聆聽和辨識親友、學生和同事的情緒需要。
有學生指課程非常實用:「能幫助我辨識創傷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反應和影響,並教導我在關鍵時刻可以採取哪些心理急救行動。」亦有學生認為,課程讓他具備技能,識別他人的痛苦徵兆,並自信地給予適當的支援:「課程中的互動元素和真實案例提升我對情緒的理解,以及為隨時協助他人做好準備。」
一位完成了6小時培訓的教職員陳小姐分享她的經歷:課程結束不久,她的一位朋友因親人發生意外入院,陳小姐接到消息後,在醫院面對情緒激動的朋友時,運用了「3L行動原則」——觀察朋友的情緒反應、專注聆聽並接納對方感受,以及提供所需的醫療資訊,最終成功幫助朋友平復情緒,並為朋友提供情緒支援。陳小姐表示,對於能運用所學幫助友人渡過情緒困境,感到非常欣慰。
此外,也有教大校友因受課程啟發,報讀心理急救進階課程,希望加入香港紅十字會,成為義務心理急救員,支援更多有需要人士。可見,計劃有效為校園營造健康積極的環境,幫助在社區建立更全面的支援網絡。
心理急救先導培訓計劃圓滿結束後,教大將會繼續為學生、教職員及校友提供多元化、提升精神及心理健康的活動,持續擴展校園內的心理支援網絡。與此同時,香港紅十字會亦積極計劃將心理健康課程推廣至其他教育單位及大學,進一步提升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關注。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