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与中国人民大学携手举办「陕公大学堂」香港首场讲座 探讨可持续金融与创新产业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与中国人民大学(人大)于11月3日在教大大埔校园联合举办「『陕公大学堂』进教大」专题讲座及圆桌论坛,为「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在香港举办的首场活动,旨在促进两地学者在可持续金融发展及创意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探讨与交流。
活动以人大校长林尚立教授和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的欢迎词拉开序幕。李子建教授表示:「『 陕公大学堂』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推动中华文化思想及学术研究成果在港传播的重要平台。它聚焦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致力打造独树一帜的先锋课堂,以及中国内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平台。今天『 陕公大学堂』首次走进香港、走进教大,人大顶尖的社会经济学家更亲临教大讲授,与师生互动,是人大与教大两校携手在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与人才培养,共创教育创新典范的一大里程碑。」 
林尚立教授表示:「『陕公大学堂』走进香港,是两校携手为香港社会各界奉上的一场思想文化盛宴,也是两校深厚合作的重要实践。青年学子是中华文化传播的先锋力量,是湾区发展的希望。『陕公大学堂』要立足历史、面向未来,贯通理论与现实,为内地与香港青年搭建多元交流平台。」
随后,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以《香港新型工业化金融赋能路径 - 从国际金融中心到全球科创资本枢纽》为题发表专题讲座。讲座后设有圆桌座谈环节,汇聚多位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香港在可持续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机遇。
在专题讲座中,吴晓求教授深入剖析了香港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香港转型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向。吴教授表示,香港现在需要从服务传统经济的国际融资平台,升级为赋能科技创新的全球科创资本枢纽,专注于「科创+资本+服务」,通过工业化与自身优势的结合,构建「高端化、融合化、国际化」的新兴产业生态,从而实现从「金融枢纽」到「科创资本双枢纽」的转型。
圆桌论坛由教大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副教授谭伟强博士主持,以「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香港引领亚洲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战略机遇」为主题,邀得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教授,人大生态环境学院蓝虹教授,教大教务长、科学与环境学系(实践)曾宝强教授参与深入讨论,分享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政策见解。
多间本地中小学的校长亦到场参加活动,包括:香港津贴中学议会主席李伊莹校长、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书院胡凤琼校长、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荣休校长林惠玲女士及叶亿兆校长、以及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教大赛马会小学)张锦欣校长。 
「陕公大学堂」开场前的暖场阶段,由人大附属小学京剧团为现场观众带来《天女散花》、《定军山》、《霸王别姬》及《沙家浜》选段表现,以优美唱腔与精彩演绎为活动预热。超过100名教大赛马会小学学生到场观赏京剧表演;活动亦吸引了保良局庄启程预科书院、保良局罗杰承(一九八三)中学、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书院、以及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的师生出席欣赏表演并参与讲座。
表演结束后,人大附属小学的学生游览了教大赛马会小学的校园设施,参与英文课堂活动与视艺联课活动,并与教大赛马会小学的学生进行交流。
出席活动的香港津贴中学议会主席李伊莹校长表示:「『陕公大学堂』为香港中学生搭建了与本地及内地学者交流的桥梁。通过学习两地专家、教授的学术观点,学生们能够建立跨地域的学术思维,并希望藉此激发他们的热忱,将来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书院胡凤琼校长则表示:「参与『陕公大学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听取国内顶尖学者对国家经济的分析,了解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并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令香港学生获益良多。」
教大与人大于今年四月签署《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就教师互访、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流交换、国情教育活动及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等范畴开展合作,并联合举办「陕公大学堂」系列讲座,共同搭建中华文化交流与传播平台。
「陕公大学堂」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创办,以其前身、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陕北公学」命名,旨在弘扬「陕公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及服务地方发展。截至2025年9月,「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已举办八季共241场,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学术交流探讨。
-完-
教大与中国人民大学携手举办「陕公大学堂」香港首场讲座 探讨可持续金融与创新产业发展
下载所有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