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與中國人民大學攜手舉辦「陝公大學堂」香港首場講座 探討可持續金融與創新產業發展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與中國人民大學(人大)於11月3日在教大大埔校園聯合舉辦「『陝公大學堂』進教大」專題講座及圓桌論壇,為「陝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在香港舉辦的首場活動,旨在促進兩地學者在可持續金融發展及創意產業發展等領域的探討與交流。
活動以人大校長林尚立教授和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的歡迎詞拉開序幕。李子建教授表示:「『 陝公大學堂』不僅是一場學術交流的盛會,更是推動中華文化思想及學術研究成果在港傳播的重要平台。它聚焦重大理論與實踐議題,致力打造獨樹一幟的先鋒課堂,以及中國内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教學平台。今天『 陝公大學堂』首次走進香港、走進教大,人大頂尖的社會經濟學家更親臨教大講授,與師生互動,是人大與教大兩校攜手在港推進愛國主義教育與人才培養,共創教育創新典範的一大里程碑。」 
林尚立教授表示:「『陝公大學堂』走進香港,是兩校攜手為香港社會各界奉上的一場思想文化盛宴,也是兩校深厚合作的重要實踐。青年學子是中華文化傳播的先鋒力量,是灣區發展的希望。『陝公大學堂』要立足歷史、面向未來,貫通理論與現實,為內地與香港青年搭建多元交流平台。」
隨後,國家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教授以《香港新型工業化金融賦能路徑 - 從國際金融中心到全球科創資本樞紐》為題發表專題講座。講座後設有圓桌座談環節,匯聚多位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香港在可持續金融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機遇。
在專題講座中,吳曉求教授深入剖析了香港在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下,香港轉型的必要性和具體方向。吳教授表示,香港現在需要從服務傳統經濟的國際融資平台,升級為賦能科技創新的全球科創資本樞紐,專注於「科創+資本+服務」,通過工業化與自身優勢的結合,構建「高端化、融合化、國際化」的新興產業生態,從而實現從「金融樞紐」到「科創資本雙樞紐」的轉型。
圓桌論壇由教大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副教授譚偉強博士主持,以「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香港引領亞洲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戰略機遇」為主題,邀得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王文教授,人大生態環境學院藍虹教授,教大教務長、科學與環境學系(實踐)曾寶強教授參與深入討論,分享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與政策見解。
多間本地中小學的校長亦到場參加活動,包括: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校長、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胡鳳琼校長、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榮休校長林惠玲女士及葉億兆校長、以及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教大賽馬會小學)張錦欣校長。 
「陝公大學堂」開場前的暖場階段,由人大附屬小學京劇團為現場觀眾帶來《天女散花》、《定軍山》、《霸王別姬》及《沙家浜》選段表現,以優美唱腔與精彩演繹為活動預熱。超過100名教大賽馬會小學學生到場觀賞京劇表演;活動亦吸引了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以及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的師生出席欣賞表演並參與講座。
表演結束後,人大附屬小學的學生遊覽了教大賽馬會小學的校園設施,參與英文課堂活動與視藝聯課活動,並與教大賽馬會小學的學生進行交流。
出席活動的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校長表示:「『陝公大學堂』為香港中學生搭建了與本地及內地學者交流的橋樑。通過學習兩地專家、教授的學術觀點,學生們能夠建立跨地域的學術思維,並希望藉此激發他們的熱忱,將來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胡鳳琼校長則表示:「參與『陝公大學堂』,讓學生走出課堂,聽取國內頂尖學者對國家經濟的分析,了解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角色,並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令香港學生獲益良多。」
教大與人大於今年四月簽署《中國人民大學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框架協議》,就教師互訪、學生聯合培養、學生交流交換、國情教育活動及基礎教育教師培訓等範疇開展合作,並聯合舉辦「陝公大學堂」系列講座,共同搭建中華文化交流與傳播平台。
「陝公大學堂」由中國人民大學於2023年創辦,以其前身、誕生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陝北公學」命名,旨在弘揚「陝公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及服務地方發展。截至2025年9月,「陝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已舉辦八季共241場,圍繞重大理論和實踐議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學術交流探討。
-完-
教大與中國人民大學攜手舉辦「陝公大學堂」香港首場講座 探討可持續金融與創新產業發展
下載所有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