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首次舉辦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教大首次舉辦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教大首次舉辦國際粵方言研討會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今明兩日(12月8及9日)舉辦第二十二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研討會以「全球化下粵語研究」為主題,吸引逾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出席。

 

研討會由教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LML)、語言學及語文研究中心(CRLLS)聯合主辦。一連兩日的研討會將提供寶貴平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加者討論並交流粵語研究心得。

 

教大副校長(研究與發展)呂大樂教授為研討會主持開幕儀式,對於已有二十二屆歷史的「國際粵方言研討會」首次來到教大,他表示欣喜。他說:「對瞭解香港社會文化,以及由世界去瞭解香港,粵語肯定是重要的一環。粵語的一個特點,正是它本身就跟全球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著名漢語方言學者,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詹伯慧教授為開幕禮擔任主禮嘉賓及致開幕辭。

 

研討會邀請了三位主題演講者的主題報告也體現全球化下的粵語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學陳潔雯教授通過孫中山先生1924 年的錄音檔案,從語言接觸的角度考察孫中山先生的語音特色。香港城市大學程美寶教授從歷史的角度,綜合人文、地理和經濟等因素討論「西關音」的由來。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鄒嘉彥教授比較粵語和雲南白語四音節慣用語,進一步探討粵語的發展歷程及其跟百越語之間的關係。

 

研討會不只著重粵語語言系統的分析,也涉獵其他範疇,如數位科技、文學及文化等課題,這都顯示出粵語研究的跨學科特點。大會組織了三個專題小組:「文學與文化」、「數位人文研究」及「粵語教學資源」,邀請有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切磋交流。

 

大會同時也在本校圖書館舉行為期一個月的「粵語時空隧道」展覽,介紹粵語過去約兩百年以來在語音、句法、詞匯等方面的特色和變化。

 

呂大樂教授致歡迎辭。
呂大樂教授致歡迎辭。
來自亞洲以及歐美等地區的與會者於會上發表共70多個報告。
來自亞洲以及歐美等地區的與會者於會上發表共70多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