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成员到访教大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主席雷添良先生及教资会秘书长邓特抗教授,连同二十多名委员及秘书处人员,于9月4日到访香港教育大学(教大)。
作为本港首屈一指的教师教育学府,教大藉是次交流展示了「教育未来 多元专才」的愿景,以及在教学、科研及校园发展方面的策略性方向。代表团与来自不同文化及背景的49位学生,以及40位教研人员进行了热烈交流,并与教大管理层会面。其间校长李子建教授、副校长(学术)郑美红教授、副校长(研究与发展)陈智轩教授及副校长(行政)方永豪博士,简报了教大在策略发展、课程设计、科研成果及校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进展。
是次访问的主要亮点包括大学在学与教、运动科学与精英运动员支援,以及科研与知识转移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亦与教研人员及学生对谈交流。
学与教创新探索
代表团到访了会议中心,该中心设有教学科技中心、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以及人工智能及数码能力教育中心。协理副校长(学术质素保证)杨少诗教授介绍了《学与教计划2024-27》,重点推动课程中数码能力及人工智能素养的发展。助理副校长(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徐贯东教授,则讲解教学科技中心多项重点项目,包括数码能力课程及数码徽章,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协助他们应对未来社会的需要。他亦介绍了教职员支援措施,如教职员专业发展计划及人工智能教学工具。
多位学者亦展示了具影响力的项目,例如:
• 由教学科技中心总监郑国城博士带领以元宇宙为基础之数据安全意识与人工智能伦理使用项目,已成功入围了2025年欧洲游戏化学习大会的第13届国际教育游戏竞赛;
• 由课程与教学系系主任晏子教授研发的以学生为本的自适应学习平台,能充分利用AI科技个人化学习评估并提升效率;
• 由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副教授王慧博士开发的课堂模拟教学平台,协助未来教师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推动融合教育。
此外,人工智能及数码能力教育中心总监江绍祥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小学教育的应用,相关计划将会在本地超过50所学校推行,涵盖中文、英文、数学、科学及人文学科等,以提升教学成效。
运动科学与精英运动员支援
代表团亦到访了人体运动科学实验室,由健康与体育学系系主任夏秀祯教授介绍教大在运动科学方面的最新发展。该实验室的设计有助提升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并设有全港首个「全视体育馆」,具备即时多角度录影与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协助培训教师与改善学生表现。
教大在支援精英运动员方面领先,凭借「学生运动员学习支援及入学计划」(SALSA)的资助,自2022学年起共招收了89名精英运动员。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援,协助他们兼顾学业与运动发展,实践「双轨发展」。在读及毕业学生运动员亦分享了她们的学习生涯及职业发展,展现教大培育多元专才的教育理念。
科研成果与知识交流
副校长(研究与发展)陈智轩教授向代表团介绍教大的科研发展与成就,包括教大在全球排名的表现、日益增强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以及日趋完善的知识交流生态系统和创业推动措施。随后,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翁建霖教授展示了大学在人类行为神经科学及健康老龄化研究方面的先进研究设施。这些举措彰显了教大对教育卓越与跨学科创新的坚定承担,并致力在本地、区域及全球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教大的愿景与使命
在与教资会委员的交流中,校长李子建教授首先感谢教资会的宝贵到访及建议,并重申教大致力于教师教育卓越发展,同时扩展其在培育多元专才及推动跨学科研究方面的角色。
谈及《策略发展计划2025-2031》,他表示:「我们决心做得更多,期望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化、区域拓展及机构效能方面的领导力,透过策略性资源管理整合人工智能与创新科技,并扩展跨学科影响力,推动教育与科研并驾齐驱。」
此愿景体现了教大致力在发展与创新中,对教育未来的承诺,引领高等教育持续卓越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