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主辦中華教育學會年會 邀逾300國際教育專家探討數字時代全人發展對策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於7月10至11日舉辦「中華教育學會(CSE)第二屆年會」,匯聚來自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美國及中國內地等國家及地區以及本地超過300位教育領域專家和研究人員,以「數字時代的全人發展:全球脈絡下的中國視角與實踐」為主題,共同探討數字時代下全球教育界所面臨的核心挑戰及創新對策。
本屆年會首次由教大主辦,並由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及浙江大學聯合協辦(按英文校名首字母順序排列)。為期兩天的會議議程緊湊多元,包含六場主題演講的主論壇、五場傑出學者論壇、三場專題研討會,及超過三十個分組論壇,議題聚焦AI賦能教育、全人發展和教育轉型三大核心,深入探討從學生能力培養、教師角色重塑到學校組織創新的全方位應對策略。
教大校長兼中華教育學會2025年輪值會長李子建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全人發展不僅關乎個人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是推動社會進步與國家長遠繁榮的重要基礎。」他以「全人教育與全人發展之視角:生命教育、中國文化與教育及其跨領域啟示」為題發表主題演講,深入闡釋全人教育與發展的內涵,並融合生命教育和中國傳統哲學智慧,剖析其對現代教育實踐的啟示及賦能個體全面發展的作用。
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對不同議題發表主題演講。北京師範大學顧明遠教授(線上參與)指出,教師使用數字技術時,需解決認識和技術層面問題,關鍵在於處理好技術與人文、現代與傳統、虛擬與現實的關係。倫敦大學學院李嵬教授則提出「共同學習」的概念,挑戰傳統師生權力關係,強調師生應在相互學習中達成理想成果。
教大鄭美紅教授則分享研究發現,融入在地文化的學習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並培養批判性思維,這在AI時代尤為重要。教大榮休校長、多倫多大學許美德教授欣喜重返第二故鄉,她用地道粵語開場,強調CSE體現「和而不同」的理念,可為應對當今各國地緣政治極性紛爭與實踐全人發展提供啟迪。在主題演講環節,許美德教授聚焦中文學習和創造性藝術潛能之間的關係,並介紹由她參與撰寫的新書《Musical Talent and Its Promotion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Worlds》,希望藉此深化人們對中國教育傳統的理解。
西安大略大學、CSE創會會長李軍教授提倡教師應成為「專業改進者」,學校則轉型為可持續改進型組織,並提出「專業改進共同體」的新概念,推動中國乃至全球教育進步。
年會的重點之一是「傑出學者論壇」,匯聚國際頂尖教育領袖。在首場論壇上,教大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院長兼教育領導講座教授麥博思教授,與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教育中心執行主任程賀南博士、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蔣凱教授,以及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闞閱教授,圍繞教育領導力發展、全球變革背景下的價值觀構建,以及文化對話等重要議題展開交流,為提升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提供戰略性見解。其餘四場論壇則聚焦於面向未來教育的評估、數字時代課程與教師發展、教育創新以及教育中的價值觀與倫理等議題。
教大此次主辦中華教育學會年會,彰顯了其在數字時代推動教育創新及國際合作的決心,亦展現了教大在高等教育界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教大將繼續積極推動融合中國智慧與國際視野,致力構建面向未來、賦能新世代的教育生態體系。
—完—
教大主辦中華教育學會年會 邀逾300國際教育專家探討數字時代全人發展對策
下載所有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