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與徐冰攜手主辦太空藝術教育計劃 引領STEAM 教育新里程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聯同國際知名藝術家兼訪問教授徐冰及其工作室主辦《天地同框》太空藝術教育計劃,於10月18至19日在教大大埔校園圓滿舉行首階段活動——「大師班暨太空藝術科普工作坊」。活動吸引逾38所中學近240位學生及超過200位教大學生參與,反應熱烈。

 

作為全港首個融合STEAM教育與太空藝術的跨學科計劃,活動旨在啟發青少年從太空視角探索科技、人文與藝術的交融,培育具創意與科普素養的未來人才,並獲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支持。

 

活動以大師班及太空藝術科普工作坊為核心。大師班環節由徐冰工作室團隊主講《徐冰藝術衛星創作駐留項目》,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兼藝術家耿雪則分享藝術衛星如何將作品送上太空,實踐「天地同框」的理念,而教大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及學生事務)陳文豪博士亦以「我們的宇宙與人文藝術」為題發表演說,引導參與者思考宇宙特徵與藝術的緊密關聯。徐冰教授更在線上與學生即時對話和分享感受。

 

太空藝術科普工作坊由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老師統籌,邀請多位專業導師帶領學生透過不同媒介探索藝術與科技的交匯,五大主題包括: 

 

  • AI指令與科學想像:學生透過生成式AI工具創作太空圖像,批判性思考AI在藝術敘事中的角色; 
  • 數碼影像說故事:引導學生用照片構建微敘事,融入個人經驗與宇宙主題; 
  • 以身體詮釋宇宙:透過肢體表演表達太空概念,體驗具身化藝術形式; 
  • 遊戲設計Mix & Jam:設計互動遊戲,探索敘事與玩家體驗的融合; 
  • 動畫與幻覺:以天體幾何形狀創作抽象動畫,呈現宇宙的浩瀚美麗。 

 

徐冰教授表示:「透過此計劃,我們不僅將藝術延伸至太空,更希望學生以創意回望地球,培養跨界思維。」他說:「太空藝術將所有創作者都放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將太空利用好,是在地上不能充分表達的。藝術也許不是源自於藝術系統(理論、歷史),而是社會現場、世界的變化、靈感和狀態。風格、派流、材料,都不重要,藝術而是歸類,反思自己的興趣和源生。藝術家就是用沒有人觸碰的方法去了解和探索。」

 

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署理系主任及副教授劉亮國博士表示,《天地同框》標誌教大在STEAM教育發展上的重要一步。計劃讓學生把教室延伸至太空,讓創作不受疆界所限,並讓優秀作品有機會登上徐冰教授的藝術衛星『SCA-3號』,在國際舞台上展現。

 

多位藝術館與教育機構代表、業界藝術家及專家學者,共同見證這場學界與藝術界融合的創新嘗試。出席活動嘉賓包括:教育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視覺藝術) 李樂華博士、課程發展主任(視覺藝術)張仙怡女士、香港藝術館一級助理館長郭文靖女士、藝術推廣辦事處館長陳麗怡女士、一級助理館長許欣玲女士及楊晉宜女士、二級助理館長張芷楓女士、吳靄儀女士、陳芷均女士、鄭偉先生及朱倩珩女士、Art Map 藝術地圖有限公司作者鄧皓天先生、工作坊導師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譚亮教授、藝術家許方華女士、演員陳頴璇女士、導演鍾偉權先生及網頁遊戲設計專家王子路先生。教大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及學生事務) 陳文豪博士、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系主任及副教授劉亮國博士、洪強教授、助理教授何禹旃博士及郭秋孜博士、研究助理教授羅寧博士及助理項目經理魏天兒女士。

 

《天地同框》太空藝術教育計劃延續早前教大圖書館舉行的「《天地同框︰序章》——教大訪問教授徐冰︰藝術衛星創作駐留項目預展」,為徐冰教授自今年3月起出任教大訪問教授後的第二個大型合作項目。計劃預計於12月底進入作品評選階段,入選作品將於12月31日提交至徐冰工作室進行評選,並有望於未來太空展示項目中展出。

 

有關更多計劃的詳情,請瀏覽網頁: https://www.eduhk.hk/cca/zh-hant/news-and-events/news-and-events/?category=0&id=291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