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互動短片 讓家長「細味」親子理論

教大互動短片 讓家長「細味」親子理論

 

孩子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對指令愛理不理,甚至容易情緒失控?

 

相信不少家長均經歷過上述的育兒煩惱。為解決問題,有家長會選擇跟隨傳統智慧,有的則會向年長一輩或有育兒經驗的父母求教。

 

近年,「家長教育」成為了越來越受歡迎的專門科學,透過匯聚相關領域的專家,香港教育大學(教大)積極推動研究,冀拆解構建良好親子關係背後的重要理論。

 

有見及此,教大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中心)推出名為「Take a SIP 」互動短片,介紹一系列以實證為本的養兒方法。S-I-P是Science Informed Parenting的英文縮寫,意思是「以研究理論去支援家長教養」。透過每集一個具科學根據的親子理論,父母能從中深思各式各樣的教養科學,找出最合適的方法支持孩子發展。短片共分為13個單元,主題環繞「建立親子關係」、「鼓勵正面行為」及「處理負面行為」三大範疇。

 

為凸顯這些親子理論的成效,教大學者共招募18個家庭參與拍攝,親身體驗多個精心設計的場景,並記錄低家庭在應用理論前、後的親子互動。例如在「仲玩手機﹖」一集,團隊便剖析了家長過量使用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短片揭示當家長在親子遊戲過程中,不停使用手機時,孩子不但會失去專注,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教大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博士建議家長應放下手機,每天花20至30分鐘專心與子女互動。

 

另一集「『指點』迷津」則揭示了清晰指令的重要性。學者要求小朋友蒙著雙眼,透過家長的口頭指令完成任務,並隨即再請家長與小孩互換角色。團隊希望,透過小遊戲讓家長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令他們明白日常發出的指令有時或會過於抽象,令孩子難於跟從。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系主任劉怡虹博士在節目中建議家長,應盡量發出清晰的指令,並應避免使用「不要」「永不」這類負面字眼。

 

林博士說:「網絡上的育兒資訊恒河沙數,不同資源的建議更有機會互相矛盾,令有志改進提升育兒技巧的家長無從入手。故此,我們希望有系統地提供可靠及經科學實證的育兒資源,更全面地支援家長。」

 

劉博士指:「每個孩子和家庭都是獨特的,沒有『一本通書』可以解決所有教養煩惱,不過我們希望能夠拋磚引玉,透過這輯短片令家長反思教養路上的方向。」

 

除製作短片外,中心更製作了名為《父母童行:75個實證為本的家教貼士》專刊,稍後向全港幼稚園免費派發。書中除介紹兒童情緒發展、社交發展、認知發展、身體發展等方面的親子策略,亦會討論網絡欺凌、自由遊戲等熱門話題。

 

Take a SIP 」短片系列: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duhkccfs/
Instagram 專頁: https://www.instagram.com/eduhkccfs/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R_dA-pwTBSbGOz76lNCtg/featured

 

教大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博士(左)及幼兒教育學系副系主任劉怡虹博士(右)攜手推動「Take a SIP 」家長教育計畫。
教大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博士(左)及幼兒教育學系副系主任劉怡虹博士(右)攜手推動「Take a SIP 」家長教育計畫。
在「仲玩手機﹖」一集,團隊剖析家長過量使用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在「仲玩手機﹖」一集,團隊剖析家長過量使用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教大學者共招募18個家庭參與拍攝,親身體驗多個精心設計的場景,並記錄低家庭在應用理論前、後的親子互動。
教大學者共招募18個家庭參與拍攝,親身體驗多個精心設計的場景,並記錄低家庭在應用理論前、後的親子互動。
「『指點』迷津」則揭示清晰指令的重要性。
「『指點』迷津」則揭示清晰指令的重要性。
中心製作了名為《父母童行:75個實證為本的家教貼士》專刊,稍後向全港幼稚園免費派發。
中心製作了名為《父母童行:75個實證為本的家教貼士》專刊,稍後向全港幼稚園免費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