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教大英國語文教育課程 全方位培訓小學英語教師

  • 2023年03月28日
  • 專題故事
  • 人文學院

要培育新一代專業、自信的準英文教師,就需要把握先機。「我們希望學生在畢業時,有優良的英語能力,自身也有廣闊的視野。」教大「英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主任馮景達博士說。

 

為了讓學生體會當地的文學和文化內涵,並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學生會在三年級的暑假到英語國家參與沉浸課程,期間會有教大的老師到訪當地探望學生,學生反應正面。「跟一般的交換生不同,我們與海外大學有協議,沉浸課程必須包含語言發展的文化元素,讓同學跟當地學生有更多交流,也讓他們了解當地的教育制度。」馮博士補充。

 

提供實習機會 聚焦小學教育

 

課程為五年全日制,首兩年課程內容主要涵蓋文學、語言學等範疇,與傳統英文系相若,旨在為同學打好英文基礎。從三年級起,同學便需要學習更多與教育法相關的科目,以認識教師的身份和期望,了解何謂教學、如何規劃課程等。課程亦設有微型教學(Microteaching)等示範教學,裝備學生,為實習做好準備。

 

課程亦提供學校體驗的機會,學生可到本地小學進行教學實習,增加教學經驗。「學生每次實習都會有學習歷程檔案(Learning portfolio),讓他們及後都有反思。」馮博士道。同學須在三年級和五年級時在本地學校分別實習八星期和十三星期,以實踐所學,並在反思自身的不足後精益求精。

 

缺乏日常英語實踐機會 課堂學習成關鍵

 

對於香港大部分學生和老師而言,英文並非母語,因此在學習和教學上都面臨一定的挑戰。馮博士坦言,學生平日缺少使用英文的實踐經驗,要靠同學自身努力,多讀多用,多學習生字。

 

「一個星期能有多少節英文課?很多學生下課走出課室,就不用英文了。因此學生學到多少,就很依賴課堂上的學習,也考驗老師怎樣讓學生敢於開口說英文。」馮博士道。

 

光是向學生提問,已考驗老師的功力。「把問題問得太簡單的話,同學都懶得回答,所以當老師看到同學沒反應時,就要換個方式鼓勵同學開口。要施展渾身解數,才能提升同學的語言運用。」馮博士笑道。

 

在文法基礎之上 跳出框架重視語境教學

 

傳統英文教學重視文法,香港學生都曾經把現在式、過去式、現在進行式等不同時態的轉換背得滾瓜爛熟,但當應用實踐時,恐怕又是另一回事。

 

「有時同學用了『奇怪』的英文,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在真實環境中應用時,需要考慮語境,並不是懂得轉換句子就可取得滿分。」馮博士道。

 

那麼如何令課堂「活」起來?他分享,有老師藉著世界盃的熱潮,給同學一個任務——讓他們創作世界盃的主題曲,在宣揚體育精神的同時,學生又能在過程中訓練語言運用,一舉兩得。

 

培育全方位教育及英語人才

 

課程旨在培養專業英語教師或與英語相關的專業人士,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職業路向,選修不同科目,包括特殊教育的教學、輔導等,也有科目裝備學生任教國際學校。以去年畢業的學生為例,有九成以上的受聘畢業生投身教育界,決心作育英才。

 

馮博士透露,去年暑假更首次安排學生到學校體驗行政工作,希望學生及早理解和熟悉學校運作,為日後投身教育行業做好準備。

 

此外,學生透過課程將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他們在畢業後除了教育行業外也可從事其他職業,例如公務員、新聞機構和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