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教大汉语二语教学课程培育专才 促进本地非华语生中文教育

  • 2022年11月23日
  • 专题故事
  • 人文学院

在香港这座荟萃东西的国际都市,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选择在此落地生根。少数族裔要融入本地华人社区有一定难度,中文教育是其中一大难关。

 

「很多学校都有非华语生。」教大中国语言学系助理教授张凌博士分享道。随着非华语学生的教学需求大增,教大因时制宜,率先在2016年推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荣誉文学士」课程,旨在培育教师专才,成为非华语生汉语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

 

本地非华语学生的教学需求与师资培训 

 

张博士曾到小学观课,眼见班上几位非华语生,因为听不懂老师的指示而犹豫、迷茫,无法投入课堂。她表示:「我很同情他们,这样的学习效果真的存疑。」课堂上的学生程度不一,就如玩二人三足,对老师和学生都是考验。要长远改善这个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教师培训入手。


教大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荣誉文学士」是在此专业领域上全港唯一一个本科课程,只设高年级入学,是专为副学士或高级文凭学生而设的升学途径。张博士又指,课程更获语常委认可,有志投身教育的毕业生可直接报读中文科的学位教师教育文凭(PGDE)。


短短两年的课程丰富又紧凑,助学生蜕变成准教师。传统中文系、语言学的课程与教授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专科比占达到6比4,一方面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一方面通过汉语听说读写的教学法、国际学校教材设计等,让学生掌握汉语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一系列独到、具针对性的「看家本领」,以及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研究汉语教学。加上两文三语的强化训练,令毕业生不论在本地学校或国际学校,都成为「抢手货」。

 

毕业生「周身刀」成学校「抢手货」 校长看重教非华语生能力

 

「中、小学校长都颇看重我们的准教师,教授汉语第二语言的训练和能力。有了这项专长,还可以帮忙辅导校内的非华语学生;流利的两文三语也能让我们的同学兼教普通话科,一举多得。」张博士自豪道。

 

除了执起教鞭,也有毕业生继续深造,最终成为驻校语言治疗师,以另一个身份帮助学生,张博士笑着分享道:「她在读言语治疗师的相关课程时,还曾回来请教更多语言学知识,我们的课程为她打下良好基础,有助深造发展。」

 

设计小教具实践教学理论 助学生克服认字难关


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绝非易事。书面语和口语的分别往往令非华语生困惑,课本缺乏统一的音标,也增加其学习汉语发音的难度。在众多挑战之中,辨认属于方块字的汉字,更是首个要克服的难关。原本主力做语言研究的张博士就绞尽脑汁,从女儿的幼稚园劳作中得到启发,落手落脚示范将理论转化为小教具,希望激发学生的创意。

 

「理论不是『死咕咕』的。」张博士将书本上的理论「集体认字法」摇身一变,变成写满不同字的部件、可以转动的厕纸筒。当学生转动厕纸筒,可读出不同部件组成的字,此设计动手又动口,多感官刺激的学习体验,能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张博士更透露,有准教师学生「照办煮碗」,发现非华语生也相当受落。

 

善用科技教学 助学生体验古诗文乐趣

 

中文科课程涵盖文言文,已经考起不少本地学生,要非华语生了解唐诗宋词背后的文化底蕴更是难上加难。张博士的教学体会是:「其实古人和今人一样,要让学生知道古文并非遥不可及。」

 

张博士分享,她曾指导实习教师用歌唱方式教唐诗,有非华语生更声情并茂,演绎骆宾王的《咏鹅》,打破文化隔阂。无独有偶,上年度(2020/2021年度)获颁学院教学奖的张博士,亦在2020年推出「古诗粤唱粤啱Key」手机应用程式。她更请来11岁的女儿献唱录制歌曲样本供同学以唱卡啦OK的方式唱学古诗,再难背的作品都变得朗朗上口。程式更设社交平台,鼓励同学与老师和同侪分享自己的得意之作。

 

随着科技成为各行各业的大趋势,作为培育未来教师的大学自然要与时并进。张博士透露,大学近年改革,学生毕业时可选择做论文或总整专案(capstone project),根据学科专业设计一项产品或教材。张博士犹记得,有同学曾设计供非华语学生查字典的应用程式,成为那位同学履历上亮丽的一笔。
 

海外实习丰富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


实习是教学课程重要的一环。课程要求学生要在三年级时,到本地学校观课以及到海外大学进行为期四星期的实习。张博士指出,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的实习计划,由北京语言大学的老师每人带一两位学生,深入指导,让学生从教学实践中更深入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学生分享,实习教学面向世界各地的学生,犹如「小型联合国」,体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在疫情期间,实习课堂改为网上进行,如何提升课堂的趣味,更考工夫。尽管无法面对面交流,但情谊不变。张博士记得,在结业典礼时,北京语言大学的老师更安排外国学生在上课时间进入网络会议室跟教大的实习老师表达谢意。短短一个月的实习,同学不止收获宝贵的经验,还有真挚的友谊。

 

非华语生的汉语教育道阻且长。张博士透露,她正跟其非华语博士生着手研究本地非华语生学习中文的困难和对策。目前的本科课程以本地华语学生居多,她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荣誉文学士」课程未来能吸引非华语生报读,他们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将来可更好地帮助更多非华语生学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