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Emblem of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ulty of Humanities

教大漢語二語教學課程培育專才 促進本地非華語生中文教育

  • 23 Nov, 2022
  • Feature Stories
  • Faculty of Humanities

在香港這座薈萃東西的國際都市,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選擇在此落地生根。少數族裔要融入本地華人社區有一定難度,中文教育是其中一大難關。

 

「很多學校都有非華語生。」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助理教授張凌博士分享道。隨著非華語學生的教學需求大增,教大因時制宜,率先在2016年推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榮譽文學士」課程,旨在培育教師專才,成為非華語生漢語學習路上的良師益友。

 

本地非華語學生的教學需求與師資培訓 

 

張博士曾到小學觀課,眼見班上幾位非華語生,因為聽不懂老師的指示而猶豫、迷茫,無法投入課堂。她表示:「我很同情他們,這樣的學習效果真的存疑。」課堂上的學生程度不一,就如玩二人三足,對老師和學生都是考驗。要長遠改善這個情況,最有效的方法是從教師培訓入手。

 

教大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榮譽文學士」是在此專業領域上全港唯一一個本科課程,只設高年級入學,是專為副學士或高級文憑學生而設的升學途徑。張博士又指,課程更獲語常委認可,有志投身教育的畢業生可直接報讀中文科的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

 

短短兩年的課程豐富又緊湊,助學生蛻變成準教師。傳統中文系、語言學的課程與教授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專科比佔達到6比4,一方面為學生打好紮實的學術理論基礎,一方面通過漢語聽說讀寫的教學法、國際學校教材設計等,讓學生掌握漢語和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一系列獨到、具針對性的「看家本領」,以及在全球化的語境下研究漢語教學。加上兩文三語的強化訓練,令畢業生不論在本地學校或國際學校,都成為「搶手貨」。

 

畢業生「周身刀」成學校「搶手貨」 校長看重教非華語生能力

 

「中、小學校長都頗看重我們的準教師,教授漢語第二語言的訓練和能力。有了這項專長,還可以幫忙輔導校內的非華語學生;流利的兩文三語也能讓我們的同學兼教普通話科,一舉多得。」張博士自豪道。

 

除了執起教鞭,也有畢業生繼續深造,最終成為駐校語言治療師,以另一個身份幫助學生,張博士笑著分享道:「她在讀言語治療師的相關課程時,還曾回來請教更多語言學知識,我們的課程為她打下良好基礎,有助深造發展。」

 

設計小教具實踐教學理論 助學生克服認字難關


學習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絕非易事。書面語和口語的分別往往令非華語生困惑,課本缺乏統一的音標,也增加其學習漢語發音的難度。在眾多挑戰之中,辨認屬於方塊字的漢字,更是首個要克服的難關。原本主力做語言研究的張博士就絞盡腦汁,從女兒的幼稚園勞作中得到啟發,落手落腳示範將理論轉化為小教具,希望激發學生的創意。

 

「理論不是『死咕咕』的。」張博士將書本上的理論「集體認字法」搖身一變,變成寫滿不同字的部件、可以轉動的廁紙筒。當學生轉動廁紙筒,可讀出不同部件組成的字,此設計動手又動口,多感官刺激的學習體驗,能加深對漢字的印象。張博士更透露,有準教師學生「照辦煮碗」,發現非華語生也相當受落。

 

善用科技教學 助學生體驗古詩文樂趣

 

中文科課程涵蓋文言文,已經考起不少本地學生,要非華語生了解唐詩宋詞背後的文化底蘊更是難上加難。張博士的教學體會是:「其實古人和今人一樣,要讓學生知道古文並非遙不可及。」

 

張博士分享,她曾指導實習教師用歌唱方式教唐詩,有非華語生更聲情並茂,演繹駱賓王的《詠鵝》,打破文化隔閡。無獨有偶,上年度(2020/2021年度)獲頒學院教學獎的張博士,亦在2020年推出「古詩粵唱粵啱Key」手機應用程式。她更請來11歲的女兒獻唱錄製歌曲樣本供同學以唱卡啦OK的方式唱學古詩,再難背的作品都變得朗朗上口。程式更設社交平台,鼓勵同學與老師和同儕分享自己的得意之作。

 

隨著科技成為各行各業的大趨勢,作為培育未來教師的大學自然要與時並進。張博士透露,大學近年改革,學生畢業時可選擇做論文或總整專案(capstone project),根據學科專業設計一項產品或教材。張博士猶記得,有同學曾設計供非華語學生查字典的應用程式,成為那位同學履歷上亮麗的一筆。
 

海外實習豐富實踐經驗 培養學生跨文化溝通


實習是教學課程重要的一環。課程要求學生要在三年級時,到本地學校觀課以及到海外大學進行為期四星期的實習。張博士指出,與北京語言大學合作的實習計劃,由北京語言大學的老師每人帶一兩位學生,深入指導,讓學生從教學實踐中更深入了解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有學生分享,實習教學面向世界各地的學生,猶如「小型聯合國」,體現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

 

在疫情期間,實習課堂改為網上進行,如何提升課堂的趣味,更考工夫。儘管無法面對面交流,但情誼不變。張博士記得,在結業典禮時,北京語言大學的老師更安排外國學生在上課時間進入網絡會議室跟教大的實習老師表達謝意。短短一個月的實習,同學不止收穫寶貴的經驗,還有真摯的友誼。

 

非華語生的漢語教育道阻且長。張博士透露,她正跟其非華語博士生著手研究本地非華語生學習中文的困難和對策。目前的本科課程以本地華語學生居多,她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榮譽文學士」課程未來能吸引非華語生報讀,他們可結合自身的學習經歷,將來可更好地幫助更多非華語生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