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教大双学位课程为准英文教师提供培训 以交流实习丰富学生视野阅历

  • 2023年03月28日
  • 专题故事
  • 人文学院

要培育新一代专业、自信的准英文教师,就需要把握先机。「我们希望学生在毕业时,有优良的英语能力,自身也有广阔的视野。」教大「语文研究荣誉文学士及英文教育荣誉学士(同期结业双学位)」的课程主任冯景达博士说。

 

为了让学生体会当地的文学和文化内涵,并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学生会在四年级的上学期到英语国家参与沉浸课程,首批前往的学生已于去年12月回港。冯博士指,期间会有教大的老师到访当地探望学生,学生反应正面。「跟一般的交换生不同,我们与海外大学有协议,沉浸课程必须包含语言发展的文化元素,让同学跟当地学生有更多交流,也让他们了解当地的教育制度。」冯博士补充。

 

实习涵盖中小学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力

 

课程为五年全日制,首两年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文学、语言学等范畴,与传统英文系相若,旨在为同学打好英文基础。从三年级起,同学便需要学习更多与教育法相关的科目,以认识教师的身份和期望,了解何谓教学、如何规划课程等。课程亦设有微型教学(Microteaching)等示范教学,装备学生,为实习做好准备。

 

课程亦提供两次学校体验的机会,学生可到本地小学和中学进行教学实习,增加教学经验。冯博士坦言,学生可以把这些经历和课堂知识融会贯通,有助增加他们的竞争力。

 

「学生每次实习都会有学习历程档案(Learning portfolio),让他们及后都有反思。」冯博士道。同学须在三年级和五年级时在本地学校分别实习八星期和十三星期,以实践所学,并在反思自身的不足后能精益求精。

 

缺乏日常英语实践机会 课堂学习成关键

 

对于香港大部分学生和老师而言,英文并非母语,因此在学习和教学上都面临一定的挑战。冯博士坦言,学生平日缺少使用英文的实践经验,要靠同学自身努力,多读多用,多学习生字。

 

「一个星期能有多少节英文课?很多学生下课走出课室,就不用英文了。因此学生学到多少,就很依赖课堂上的学习,也考验老师怎样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文。」冯博士道。

 

光是向学生提问,已考验老师的功力。「把问题问得太简单的话,同学都懒得回答,所以当老师看到同学没反应时,就要换个方式鼓励同学开口。要施展浑身解数,才能提升同学的语言运用。」冯博士笑道。

 

在文法基础之上 跳出框架重视语境教学

 

传统英文教学重视文法,香港学生都曾经把现在式、过去式、现在进行式等不同时态的转换背得滚瓜烂熟,但当应用实践时,恐怕又是另一回事。

 

「有时同学用了『奇怪』的英文,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时需要考虑语境,并不是懂得转换句子就可取得满分。」冯博士道。

 

那么如何令课堂「活」起来?他分享,有老师借着世界杯的热潮,给同学一个任务——创作世界杯的主题曲,在宣扬体育精神的同时,学生又能在过程中训练语言运用,一举两得。

 

培育全方位教育及英语人才

 

课程旨在培养专业英语教师或与英语相关的专业人士。以去年毕业的学生为例,有九成以上的受聘毕业生投身教育界,决心作育英才。

 

冯博士透露,去年暑假更首次安排学生到学校体验行政工作,希望学生及早理解和熟悉学校运作,为日后投身教育行业做好准备。

 

此外,学生透过课程将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故他们在毕业后除了教育行业外也可从事其他职业,例如公务员、新闻机构和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