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中文教育名家学者联合讲座

  • 2022年09月30日 | 14:30 – 16:30(UTC+8)
  • ZOOM线上讲座
  • 中国语言学系
  • 讲座
  • 林浩昌博士

诚邀参与由香港教育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合办的

「中文教育名家学者联合讲座」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与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将于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举行讲座,由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员林浩昌博士及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胡月宝副教授主讲。讲题分别为「儿童汉字学习的现象图析学分析及其教学启示」及「基于『TMAM教材可接受模式』的教材评价实施:以新加坡2021年中学华文新教材教师感知调查为例」。现诚邀对相关议题有兴趣的人仕一同参与及交流。讲座详情如下:     
 
日期: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
时间:14:30 – 16:30(UTC+8)  
ZOOM ID:950 5203 6899
ZOOM 密码:373 905  
 
主持:廖先博士(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总监)
 
讲座(一)    
讲题:「儿童汉字学习的现象图析学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讲者:林浩昌博士(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员)
讲座摘要:现象图析学研究旨在描述学习者就某一特定学习内容的看法,探究这些看法有甚么质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实务,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看法才能有效施教。讲者为大学的教师培育者,致力提升幼稚园与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研究旨趣在于,搜集儿童与教师对于汉字各方面的看法,这些看法(尤其是错误)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研究假设学习者看法可在其行为、访谈、学习成果中呈现出来。在这次讲座中,讲者会综合论述自己过往多年来的研究结果,曾研究过的学习内容包括:认字、写字、部件、笔顺、口语词汇等。教师的教学可依据这些学习者看法而设计,讲者期望研究对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发展有所贡献。
 
讲座(二)    
讲题:「基于『TMAM教材可接受模式』的教材评价实施:以新加坡2021年中学华文新教材教师感知调查为例」
讲者:胡月宝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     
讲座摘要:本文以新加坡2021年中学华文新教材实施为例,通过教师教材感知问卷调查,以「教材可接受模式」(Teaching Material Acceptance Model)为教材评价的框架,探讨教师对教材改革的接受度。研究结果有四:一、教师对教材实用性的可接受度极高。教师对这一套内容丰富多元、真实而生活化,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能力,并结合资讯科技的新教材的质量表示认同。二、教材可接受模式初步检测结果显示,教师对教材的感知普遍出现不协调现象,对一些新板块存在介于中度至高度的排斥性。三、教材量远大于课时量的问题是影响教材易用性的主要因素,这是未来课程编制必须正视的;四、相对于教材有用性,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更重视教材易用性。影响教材易用性的干扰因素包括课时不足、内容太多、备课压力大、课堂活动耗时、学生程度弱等。教师最终以学生需要与否与时间局限为理由,选择性使用教材,不但造成明显的课程资源浪费,更无意间删除了新课程的改革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各位踊跃参与!详情请参阅夹附海报。如有查询,请电邮至crcle@edu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