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Ed Home  |  Main Page  |  English
2009-2010年報
         
         
第 06/14 頁
 
點亮教育原動力
提升學生實力

教育能改造世界,是社會進步及流動的重要基礎。本校的使命乃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裝備他們成為既有自信,又具備領袖素質的專才,讓他們日後能肩負推動社會變革的重任。

多元學科教育 配合願景
除了提供核心的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外,本校於二零零九至一零年逐步實現多元課程計劃,以配合達至「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願景。我們籌備於二零一零至一一年開辦兩個新課程,分別為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課程,及全球及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本校通過拓闊課程範疇,為修讀不同學科的學生,提供一個跨科系相互交流學習的土壤。

全新學習方法
通識教育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瞬息萬變,不可預測的年代,學習方法必須革新,以促進學生發展創意、靈活變通及批判思考的能力。三三四學制*就是為了切合這種新的教育需要而設。本校透過重整通識教育的框架,加強課程,為學生提供包含多個核心基礎科目的課程組合,及一系列涵蓋多個學術領域及以不同研習形式的選修科目。核心基礎課程的設計為本校獨有,建基於與個別學生互動關係的概念,包括學生本身、與其他人、與社會、以致整個世界的關係。由最卓越及資深的教學人員負責講課,附以小班導修課堂,兩種學習形式課次均衡組合,鼓勵學生能就與他們切身相關的課題進行思考、討論及寫作。

* 三三四學制的官方名稱為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學生在此學制內須接受六年中學教育(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學教育。

學校體驗
前線與實際的學校體驗,是培育專業教師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校作為全球先驅之一,透過採用「課堂學習研究」模式,讓學生設計課堂教案,內容包括分析課堂目標、探討與學習有關的特點,及搜集實證以改善課堂教學。在取得前線經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像專業教師般思考,同時學以致用,為成為明日之師奠定基礎。本校也致力研究多種其他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

嶄新教學環境
現時,學習已離不開資訊及通訊科技。有見及此,本校為學生設計一個電子學習環境。「學習共享空間」提供既靈活亦具彈性的學習環境,時刻配合學生的需要,輔以高尖科技,學生不管何時何地,均能投入學習。

本校乃亞太區內首間院校把所採用的「數位學習平台」升級,二零一零年一月,我們將這個網上學習空間提升至Bb9。日後,教師得以採用嶄新教學法,而學生則可透過非同步及同步對話,與同輩一起學習,甚至與同學或教師形成群組,反思所學。這種電子學習形式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也有助發展另類教學法。

全面學習體驗 塑造未來領袖
本校採納「全面學習體驗」概念,讓學生透過正規及非正規的途徑,經歷全人發展。非正規的學習體驗是學生教育的必須組成部分,以塑造我們的明日棟樑,應付今後事業上的種種挑戰。

學生參與在香港、內地和海外的實習計劃,有助他們獲取校園以外的另類工作體驗,藉此提升其職場技能及文化敏感度。「海外服務體驗計劃」是另一個讓學生到境外服務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文化多元意識;同時透過這獨特的體驗,提升學生的領袖能力及人際技巧,增進自我管理、解難及獨立思考能力。本校年內共有九十四名學生參加了「海外服務體驗計劃」,足跡遍及蒙古、印度、孟加拉、尼泊爾、菲律賓、柬埔寨、埃塞俄比亞及日本等地。

學生作為推動變革的力量,除了需要培養深刻的社會關懷意識,還須對有需要人士寄予同情援手。年內,我們籌辦地區社會服務項目,讓學生接觸弱勢社群。最深入人心的是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發起的活動:本校學生定期到天保民學校,探訪智障兒童,並且協助培訓他們備戰渣打馬拉松2010。這群明日之師在與兒童結成隊伍的過程中,學到體諒弱勢社群,並且發展社區融合意識。專上教育對年青人,特別是離家外宿者來說,是嶄新的經驗。本校在為所有全日制學位課程一年級學生提供校內學生宿舍,透過舍堂生活,他們學習照顧自己、自律、人際技巧及組織能力。這些能力對他們日後投身社會,尤其重要。

本校致力裝備學生成為專業教師,終生熱切追尋學問;成為明日領袖,懷抱真切的人道和社會關懷精神;以及成為具備遠見的世界公民,為學校、社會以至全球帶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