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Partnership Ambassador Scheme (SPAS)

Home > 非遺進校園

非遺進校園

主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籌劃︰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
資助︰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

日期: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不同學校分階段進行校本支援)

目標:

  • 增加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 提升學校推動非遺教育的能量
  • 建立學生的價值及共通能力
  • 弘揚本土非遺文化
  • 促進傳統與當代文化共融

 

課程主題(暫擬):
表演藝術:

  • 皮影戲

 

傳統手工藝:

  • 花鈕製作技藝
  • 吹糖技藝
  • 茶粿製作技藝
  • 木傢俱製作技藝
  • 剪紙技藝

 

特色:

  • 建立學校網絡,建構不同形式的校本非遺教育課程
  • 以跨學科或專題活動為主,增強學校持續進行非遺教育的動力
  • 透過體驗式學習,建立學生的價值及共通能力

名額:9間小學及6間中學

參加準則:

  • 學校具有推行文化教育及∕或體驗式學習的經驗;
  • 校長及管理層支持師生參與本計劃;
  • 學校成立不少於5人的核心團隊,出席培訓、工作會議及成果分享會(若核心團隊包含校長∕副校長∕助理校長,將獲優先考慮);
  • 學生參與人數不少於50人;
  • 學校硬件包括地區、場地及設備等能配合活動進行;
  • 同意拍攝教學活動情況(包括教師及學生);活動相片及錄像將會上戴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香港教育大學的不同媒介使用,包括海報、單張、廣告、雜誌、小册子、報告書、公告、期刊、網站、通訊、宣傳印刷品、電視頻道,以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為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而指定的其他宣傳媒介。(如報名學校數目多於預設名額,本計劃團隊將按上述準則作評選)

活動語言:廣東話

費用:免費

計劃詳情及報名表格:https://www.eduhk.hk/crse/tc/project/ichschools/ 

截止報名日期:2023年1月4日

查詢:crse@eduhk.hk /2948 6806(李小姐)

計劃詳情

本計劃分為三個部分:

  • 教師專業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坊
  • 校本支援
  • 成果分享

參與學校須組成不少於5人的核心團隊,參與以上各部分,並與香港教育大學專業導師以及本地非遺工作者緊密協作,製作及實行校本非遺教育課程。

子項一:教師專業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坊

目的

  • 介紹本計劃及本港非遺項目;
  • 通過認識本計劃的非遺項目,選擇切合校本需要的教學主題;
  • 了解與非遺教育相關的教學策略、社區資源等

日期: 2023年2月,每周一次(共4節,每節2.5小時)

形式: 面授及網上

  • 除核心團隊外,亦歡迎校內其他教師出席
  • 工作坊後,各校可按意願選擇校本非遺主題,本計劃團隊將參考學校意願及其他因素,為每校落實非遺課程主題項目

 

子項二:校本支援

目的: 為學校提供到校支援,與教師共同籌備切合校本需要的課程。

日期: 分三輪進行,每輪五間學校(可選擇參與時段)
第一輪:2023年3月至7月
第二輪:2023年8月至12月
第三輪:2024年1月至5月

形式: 專業導師與核心團隊進行課程籌備會議(2節,每節約2.5小時),並與教師、非遺工作者共同實行教學活動(共3節,每節1.5小時,按校本情況調整)

備註: 教學活動包括但不限於非遺項目介紹、非遺小知識、技術展示、小記者(非遺工作者經歷分享)、學生動手體驗,預計每校50至100名學生參與(年級自訂)。

 

子項三:成果分享

目的: 學校核心團隊與教育界同工分享心得,推動學校投入非遺教育;
學生參與成果展覽,向公眾展示所學;
全港學生可參加問答比賽,認識及接觸非遺教育;

日期: 2024年6月至9月

形式:

參與學校教師學出席教學經驗分享會,分享教案設計理念與策略、參與計劃的經驗;
學生以展覽、表演等不同形式向非遺傳承人及機構、教育界、社區人士、公眾展示成果;
學生參加網上問答比賽,加深對非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