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校徽
人文學院
中國語言學系

語言學本體研究與二語教學的有機結合:以語體、話題現象為例

  • 2022年09月15日 | 10:30-12:00 (UTC+8)
  • ZOOM線上講座
  • 講座
  • 普通話
  • 陶紅印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將舉辦名家學者講座系列,詳情如下:
 
講題:語言學本體研究與二語教學的有機結合:以語體、話題現象為例
講者:陶紅印教授
日期: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
時間:10:30 - 12:00 (香港時間UTC+8)
形式:ZOOM線上會議
語言:普通話
報名連結: https://eduhk.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e2MGGmgNdpqcg8m 
*Zoom講座連結將於9月14日以電郵發送,敬請留意

 

講座摘要:
          以語體為基本出發點的研究假定語言的變體是常態,語言在不同交際社會環境中的運用可以導致語言系統的動態變化,因此語言規律的描述和解釋都必須和具體的語用環境結合起來進行。以語體為出發點的本體研究一方面可以使語言研究更加細緻、更具現實性和經驗性(陶紅印1999,張伯江2007,方梅2013等),另一方面也常常更具實用性價值--例如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我們以漢語中的“話題”現象為例,首先考察話題結構在多個語體中的使用頻率,說明話題的語體分佈不均,而且對話中的話題現象和一般語言學理論研究所關注的現象也有很大差異。我們進而探討談話中的話題結構的多模態表現,包括談話人的角色、話輪結構、音律實現以及相伴隨的身態手勢特徵等。基於本體研究的發現,我們進一步對若干流行的漢語二語教材進行審視,說明這些教材在對話題結構的處理方面多有待改善,而出路之一就是把基於語體的研究全面吸收到二語教學實踐之中。我們將通過具體實例說明如何在教學中吸納本體研究的成果並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

 
講者介紹:
         陶紅印,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教授、中文部主任,目前也是福爾布萊特加拿大研究講座教授、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系講座教授。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校任教。研究興趣涉及話語分析、社會文化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等多個領域。曾任美國中文教師學會會長,現任《漢語語言和話語研究》國際叢書主編及海內外30幾家刊物和叢書的編委。代表著述有《當代社會語言學》、《漢語會話中的單位》(Units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漢語口語教學(Working with Spoken Chinese)及《全球化之下的漢語》等。
 
歡迎各位踴躍參與。
 
本講座納入「中文教育課程學術活動獎勵計劃 2021/22」,有意參加講座的A5B060課程學員請在報名時填妥補充資料說明。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wwwlam@eduhk.hk 

 

詳情請參閱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