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里程
1881
首間官立師範學校成立
1939
    |
1982
羅富國師範專科學校、葛量洪師範專科學校、柏立基師範專科學校、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及語文教育學院相繼成立
1994
各前師範院校合併,香港教育學院正式成立
1996
教院獲納入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院校
1998
開辦首個學士學位課程
2004
教師教育課程獲政府授予自我評審資格
2009
政府接納教資會檢討工作報告小組建議的獨立發展方案,讓教院穩步邁向以教育為本,兼具研究實力,並提供多元學科學習環境的院校
2013
教院頒授哲學博士學位予首批畢業生
2014
教院向教育局提交正名為大學的申請
2015
教資會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建議向教院授以大學之名
2016
2016年5月27日,教院經刊憲後依例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
規劃背景
我們的傳承與成就

香港教育大學1(教大)為一所政府資助大學,提供副學位、學士學位、修讀式學士後及研究生等全方位課程。本校傳承多所前師範院校在教師教育方面的深厚基礎,致力為本港學校培訓優秀教師。每年,約有一千名專業的學前、小學及中學教師於本校畢業,而本港逾八成已完成培訓的幼稚園及小學教師,以及三成已受訓的中學教師均為本校畢業生。我們更是發展特殊教育的先鋒。自2003/2004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設立以來,七成半獲獎者亦為本校畢業生。

擁有逾450名香港教育及與教育相關學科的專家,本校的學術人員組成堅實的團隊,參與並支持教學、研究與知識轉移活動。在2017 Quacquarelli Symonds(QS) 世界大學學科的最新排名中,本校於教育領域位列全球十三、亞洲第二。

「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理念

建基於教大獲授予教育課程的自我評審資格,「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旨在讓學生汲取多元學科知識,從而提升教師教育質素。本校推出多個與教育相關的學科課程,由此令這兩類課程創造協同效益。在共同的核心課程框架下,學生必須選修至少一個所屬學院以外的科目,並可選擇修讀第二主修或副修所屬課程以外的其他學科。校方提供的廣泛課程組合,同時營造出多元學科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作跨學科的學術及專業交流,從而擴闊視野,豐富學習體驗。

「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於多個由教資會資助的課程中實現,包括社會科學、人文學及創意藝術與文化課程(即【創意藝術與文化文學士】、【語文研究文學士】、【全球及環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及【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我們充分利用這些課程優勢,為教育科系學生提供多元學科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可以從這些課程中自由選讀第二主修、副修或選修科目。

嶄新的研究生課程亦為本校增添學術優勢。例如各學院均有專家進行跨學科協作,為不同組別學生提供獨特的進修途徑。部分學科組合注重教育成份,其餘則建基於與教育相關的學科優勢。作為本港及區內提供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院校,本校現開辦哲學碩/博士課程、教育碩/博士課程及與教育相關學科的碩士課程。

本校持續推行「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將可確保:

  1. (a) 以教師教育為核心使命;
  2. (b) 發展多元學科的學習環境,以支援學生學習;及
  3. (c) 維持研究環境,以推動本港、區內,以至全球教與學的創新。
全球及本地的變化

香港是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正面對發展中的經濟體及全球化帶來的雙重挑戰。隨著各地從封閉的人才經濟轉趨開放,創新及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學習者的需要正不斷調整。這種種變化對加強全球觸覺及可持續議題的了解,需求日漸殷切。

迅速冒起的本地文化及創意產業,帶來更加多元化及可持續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政府正銳意把香港打造為金融及科技樞紐。人口老化使醫療及社會服務需求增加,是以勞動人口的質與量均要提升。一股前所未有的推動力,正驅使高等院校承擔促進創新及創意的關鍵角色。

上述變化對本港未來十年的高等教育形成巨大挑戰。本校該如何應對,尤其如何在學術發展、研究與知識轉移三方面作回應,自是策劃未來發展的重點。當然,挑戰同時帶來機遇。校方因應目前面對轉變的壓力所作的恰當回應,將有助本校成功發展。

本校於教育界的重要角色

二十一世紀,全球環境及社會需求急速轉變,對教育帶來深遠影響。當資訊可經由互聯網快速流通,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擔當促進學習的角色,協助學生獲取、挑選,並分析資訊。因此,教師的功能已超越教室。他們不但要身教言傳,更要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指導其生涯規劃、參與學校支援小組及與社會互動。

本校作為香港最大的教師教育機構,在帶領教育及相關政策討論方面,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們銳意培育優秀教師、推動學與教的創新、加強教育領袖訓練、促進學生全人發展,並推動足以影響教育、社會及人類發展的卓越研究。

首先,我們致力培育優秀教師的核心能力,包括正面的人格、積極的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以及專業知識與技能。本校的課程不但涵蓋上述元素,更宣揚專業操守、正向教育及中國文化等備受忽略的傳統價值。自2016/17學年起,所有全日制學士課程學生均可從「正向教育與價值教育」的課程中,選修一個三學分的科目。這些科目旨在協助學生認識並鞏固正向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同時與教大的整體課程及共通成果相融匯,並與教育更廣義的社會目標銜接。

第二,我們推動學與教的創新,協助學生培養隨機應變的能力,勇於迎接新的學習體驗,並為他們裝備教育專業所需要的可轉移技能。數碼科技的廣泛應用,意味學生不但要具備使用數碼工具的能力,而且必須學習相關科技的基本原理,與及掌握充分發揮其學習、專業發展及教學潛能的途徑。因此,「編程教育」,即促進運算思維發展,對加深學生這方面的認識尤其重要,甚或有助他們構思及製作自己的教育應用程式。為加深社區人士對數碼科技的認識,我們還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以便他們汲取編程知識及發展應用程式所需的運算思維技巧。

學科之間的分野往往扼殺創意。我們致力打破這些屏障,鼓勵不同角度的互相欣賞和彼此尊重。我們亦注重基本的創業教育,讓學生提高風險意識,並認識冒險的意義,例如引導他們認識創業存在的風險,讓年輕人明白每個決定均有機會成本。整體而言,透過與不同企業和中學合作,我們積極傳揚創業概念和相關技巧。

第三,我們將在學校,尤其針對中、高管理層,加強教育領袖訓練。由於資深教師大多會擔任行政職務,他們不僅是教室裡的領袖,在校內亦然。我們將為教師提供領袖訓練課程,滿足他們在不同事業發展階段的需要。

第四,促進學生全人發展是本校的重要使命,我們要培育學生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和熱心社會事務的公民,並能作好自主終身學習的準備。為補足正規課程,非正規的學習體驗是全人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為學生提供各種非正規學習體驗活動及其他本地和非本地的學習機會,重點涵蓋:領導才能發展、學生賦權、國家及全球觸覺,以及校園生活、體驗式學習、全球及文化增潤活動。

第五,本校的研究及發展理念是推動足以影響教育、社會及人類發展的卓越研究。以此為目標的研究直接影響教學和知識轉移。以研究帶動教學,正是本校以教師教育為核心使命的根基;而知識轉移,則可加強我們與社會及相關界別的連繫。

校級及院系級研究中心均可印證研究對實踐「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理念的重要性。這些中心不但專注於重點項目的研究,還提供比較角度及國際分析觀點,讓學生探討一些重要議題,其中包括:教育與發展、家庭與社區、全球化的挑戰,以及一系列重大社會、教育、文化及政治議題的政策回應等。

本校素來採用實證為本的方式評核良好的學與教表現。我們要求學術人員匯報,如何將其研究成果應用於自己的學與教活動。研究充實教學,包括課程發展與教學內容。我們更積極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提升教學、教師教育、學校管理、學生學習及政策的倡議,而教學與研究的緊密連繫亦有助研究生發展,尤其在教學法範疇方面。

1 香港教育大學於2016年5月27日刊憲前,是香港教育學院。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