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活動的宗旨是希望小組在專題研習的過程中,除了能加深對非典型肺炎疫症課題及自選專題的認識外,更能提升策劃、分工、整理和表達等能力。為此,本校在七、八月間共舉辦了五次工作坊,分別邀請博物館、新聞媒體和醫護界的專業人士主講。頭四次工作坊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各講者就專題研習的方法,如:選取角度、組織策劃、媒體製作、表達技巧等方面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而且例證真實生動,讓參與的師生得到不少啟發,眼界大開。最後一次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舉行,由沈祖堯教授現身說法,細訴醫護人員抗炎的艱苦歷程,回顧前瞻,見證本港這一段深刻的歷史。
這一系列工作坊得到學界熱烈的回響,每場都有超過三十所中小學的師生出席,而同學對討論的內容,均能積極回應,令人欣慰。為了讓更多同學和老師分享工作坊的內容,本校已把各次工作坊的紀錄編輯上網,歡迎各界有興趣的人士瀏覽http://www.ied.edu.hk/sarslearning/。
講者: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 丁新豹博士
主持: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 梁操雅先生
丁新豹博士認為香港的學生普遍對歷史不感興趣,相信這個現象跟一般課堂上單向的授課形式有密切關係。假如學生能掌握歷史的考察方法,例如從文化、地理、經濟、政治、人物等角度探究,以不同資料互相印證,再推敲某段時空的歷史真象,應該可以學得更多、更開心和更主動。雖然香港歷史上出現過的多種疫症都讓我們有所警惕,但活在這個時代的年青人,對於剛爆發的非典型肺炎疫症,應該積極擔當見證人和記錄者的角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