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Emblem of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ulty of Humanities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Singing under the Meandering Mo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 Bai and Tang Poetry and History

  • 28 May, 2025 - 30 May, 2025
  • Hybrid Mode
  • Conference
  • English | Cantonese | Mandarin
  • Please refer to the rundown

 

【會議日程】

 

座談會 5 28 日(三)

研討會 5 29 日(四)及 30 日(五)

 


座談會

主題:美、日漢學的視野與方法

Approach and Methodology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Sinological Studies

日期: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 10 時至上午 11 時半

地點:香港教育大學 D3-LP-15

 

主講者:

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 )教授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兼歷史哲學宗教學院學監教授(Regents’ Professor

土屋 昌明 教授

日本専修大学教授、日本道教學會前會長

 

主持人:

陳偉強 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

 


研討會*

 

日期: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四)

地點:香港教育大學 龐維新演講廳 D1-LP-06

 

第一天 上午議程

0845–0900

報到

 

0900–0920

開幕禮

主禮嘉賓:

李子建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錄影)

梁佩雲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署理院長暨副院長(學術質素保證及提升)

 

大會合照

 

0920–1030

主題演講 ㈠ ㈡

主持:鄭吉雄(香港教育大學)

柯睿(Paul W. Kroll,

University of Colorado

〈有關李白的幾個層面與拾零〉

(錄影)

薛天緯(新疆師範大學)

〈李白的終極價值〉

1035–1050

茶歇

 

1050–1150

第一組:李白文學中的情感書寫

主持:馮志弘(香港教育大學)

林淑貞(國立中興大學)

〈從浩然清歌到長吁青雲:李白贈序中的情志書寫〉

陳偉強(香港教育大學)

〈美人與蛾眉:李詩情愛隱喻的楚騷淵源〉

辛曉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從李白〈宮中行樂詞〉看早期宮詞的頌、怨系統的分野〉

1200–1340

午餐(香港教育大學西餐廳 EdUGourmet

 

第一天 下午議程

 

1340–1415

主題演講 ㈢

主持:汪春泓(香港嶺南大學)

陳尚君(復旦大學)

〈李白疑偽詩平質〉

 

1420–1520

第二組:地理與空間視域下的李白詩歌

主持:李貴生(香港教育大學)

杜曉勤(北京大學)

〈李白的「廬山情結」〉

戴偉華(廣州大學)

〈中唐詩人的盛唐詩視域探討—— 以劉禹錫與李白的異時空間疊合為切入點〉

李浩(西北大學)

〈李白家族「神龍之始,逃歸於蜀」說新箋〉

1525–1540

茶歇

 

1540–1640

第三組:李白詩歌中的音樂文化與藝術表達

主持:胡梓穎(香港教育大學)

盧燕新(南開大學)

〈李白詩文所見樂曲樂器及其文化意蘊〉

梁海燕(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

〈幽人彈素琴:李白琴詩的情感意蘊與藝術表現〉

長谷部 剛(関西大学)

〈李白樂府、歌吟詩的音樂特徵研究〉

 

1645–1745

第四組:李白道家交遊與身份意象

主持:陳美亞(香港恒生大學)

土屋 昌明(専修大学)

〈關於李白與司馬承禎弟子間交友關係的考察〉

麥約翰(Jan De Meyer ,獨立學者)

〈謫仙與山人〉

查屏球(復旦大學)

〈為時代文化煽起的精神幻象——唐玄宗天寶煉丹求仙活動與李白心跡及行跡〉

1830–2030

晚宴(大埔海港薈新達廣場店)

 

日期:二〇二五年五月三十日(星期

地點:香港教育大學 演講廳 D3-LP-01

 

第二天 上午議程

 

0930–1040

主題演講 ㈣ ㈤

主持:土屋 昌明(専修大学)

柏夷( Stephen R. Bokenkamp,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我知爾遊心無窮」:重估李白、元丹丘之交誼〉

李豐楙(國立政治大學)

〈從謫仙到謫返:從道教文化史詮釋李白其人其詩〉

 

1045–1125

第五組:李白詩歌中的地域文化

主持:陳曙光(香港教育大學)

蕭麗華(佛光大學)

〈從三星堆談起:試析李白詩文的四川情結〉

梁樹風(香港中文大學)

〈從「鬱金」一語看李白的語用試驗及其開創意義〉

1130–1145

茶歇

 

1145–1225

第六組:李白的行跡研究

主持:羅燕玲(香港教育大學)

盧盛江(南開大學)

〈李白第一次遊越及其狀況研究〉

胡可先(浙江大學)

〈李白與浙東唐詩之路述論〉

1230–1410

午餐(香港教育大學中菜廳)

 

第二天 下午議程

 

1410–1445

主題演講 ㈥

主持:嚴志雄(香港中文大學)

川合 康三(京都大学)

〈李白的詩性——與杜甫之比較〉

 

1450–1530

第七組:李白的政治角色與歷史記憶

主持:葉倬瑋(香港教育大學)

魏寧(Nicholas Morrow William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李白的〈大獵賦〉:一份政治儉樸與審美壯麗的宣言〉

紺野 達也(早稲田大学)

〈論代宗皇帝授李白拾遺官—— 以盛中唐之交對李白的評價為主〉

1535–1550

茶歇

 

1550–1630

第八組:李白的詩學與文體

主持:劉衛林(香港教育局)

蔡瑜(國立臺灣大學)

〈從李白七言詩的律化類型論其對七言聲律的運用〉

佐藤 浩一(東海大学)

〈講談社學術文庫《李白全詩譯注》的意義——日本的李白註釋譯本〉

 

1635–1715

第九組:李白的文學形象與後世影響

主持:商海鋒(香港教育大學)

王平(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走上神壇的李白:詩仙背後的文本建構與政治群體的對話〉

艾朗諾(Ronald Egan, Stanford University)

〈北宋時期的「李白」觀〉

 

1720-1750

大會總結及閉幕式

主持:陳偉強 (香港教育大學)

代表發言(待定)

1830–2030

晚宴(大埔大日子酒家)

 

  1.  會議將以實體和線上Zoom 混合模式進行。
  2. 本會議並非公開活動,參會學者如欲邀請同行或研究生出席,毋任歡迎,敬請提前向大會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