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高興向各位報告,本校過去一年的好消息接踵而來,令人鼓舞。這包括本校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取得佳績;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已表明支持本校正名。我在此與大家分享這連串令人振奮的新發展。
開拓教學新領域
由於預期中學對歷史、數學、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科目教師的需求將日益增加,本校在這年度積極拓展新課程,擬就三個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教育榮譽學士課程,於二零一五至一六年度開辦。該三個課程為:歷史教育榮譽學士、中學數學教育榮譽學士,以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教育榮譽學士。此外,二零一六年及其後三年,我們更會推出多個課程,包括: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地理教育榮譽學士、科學教育榮譽學士、特殊教育榮譽文學士、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榮譽文學士,以及全球及香港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等。開辦上述課程,印證了本校在教師教育及其他領域的持續發展和成長。
為優化教育質素,本校積極拓展與本地主要辦學團體的夥伴關係。年內,我們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香港道教聯合會,以及匡智會,簽訂合作協議。聯同上述三個辦學團體,本校已和十一個辦學團體*建立夥伴關係,網絡覆蓋全港百分之三十三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以及百分之二十五的幼稚園。
教育對未來世代及社會發展具深遠影響,其重要性毋容置疑。因此,我提出設立「校長諮詢小組」及「專題小組」,廣邀教育界及不同界別領袖聚首一堂,為本校提供寶貴建議及意見。憑藉顧問豐富的學養與經驗,我相信,不只本校,就是整個教育界,以至社會整體,都會受惠於他們的灼見真知。
基於這相同的理念,本校今年創立「香港教育學院基金」,藉這高階平台滙聚社會力量,提升教師教育質素,以及本校學與教及研究發展。基金成立典禮於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舉行,誠蒙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親臨主禮,與逾四百名本校友儕及支持者一同見證基金正式成立。出席嘉賓包括商界及教育界翹楚、主要政府官員、各國駐港領事,以及本校教職員、獲頒獎學金的學生及其家長等。
再創研究新高峰
本校於研究方面亦繼續表現出眾。二零一五年六月底,研究資助局(研資局)公布二零一五至一六年度研究資助申請的結果。本校共有四十七個項目獲得研究資助,總額為二千五百五十萬港元,資助額較上年度大幅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一如去年,本校在教育範疇方面的研究表現出色;無論獲資助的項目及金額,均獨佔鰲頭。此外,我們在其他方面亦有出眾的表現。首先,我們依據「教育為本,超越教育」願景而新開展的「心理及語言學」學術範疇表現卓越。其次,本校亦獲多項傑出青年學者計劃資助,該計劃為新晉年輕學者而設,評審標準與為資深學者而設的優配研究金相類,同樣嚴謹。
研究院研究課程的學額方面,本校亦勇闖新高峰。二零一五至一六年度,本校獲分配五十個研究院研究生名額。基於我們近年獲取多項資助研究項目,教資會將於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向本校撥出六十七個研究生名額,較二零一五至一六年度增加百分之三十四;相對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增幅更達百分之四十六。研究院研究課程的學額得以增加,基於多項因素,當中包括:研資局於過去三年(二零一二年七月至二零一五年六月)發出的資助研究項目數量,以及最新研究評審工作結果等。各項突出的表現正好反映,本校改革後的研究優勢與能力。
大學學科排名獲佳績
本校教研人員矢志在學與教及研究方面力求卓越。儘管我們無意把大學排名視為追逐目標,排名結果仍可為我們整體教學表現,在國際層面上提供客觀參考因素。二零一五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本校在教育領域位列亞洲第三、全球十五。這個國際排名為我們帶來莫大鼓舞,同時亦印證本校近數年來多方面而深入的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效。
大學正名最新發展
二零一五年九月,正值本年度報告製作期間,教資會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建議本校正名為大學,本校同仁均雀躍萬分。教資會的建議再次肯定,本校在「教育為本,超越教育」之願景下作出的改革深具成效,整體教研實力全面提升。我們自二零零九年採納獨立發展方案後,多年來面對不少困難挑戰;教資會的評審印證我們當年的抉擇正確,而一直以來的努力更沒有白費。
本校得以正名為大學,實有賴全體同仁上下一心,努力不懈。教院管理層及本人衷心感謝校董會在改革期間的引領及指導,以及教院每位成員的耐心、體諒和支持。
正名為大學不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意味著這所亞洲最佳學府之一的未來大學一再承諾:以教育為核心使命,繼續推動本港及區域的教育發展。
張仁良教授, BBS, JP
校長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 其餘八個夥伴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香港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東華三院、保良局、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佛教聯合會,以及仁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