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以校董會主席身份所撰寫的第七篇年報前言。我欣聞樂見本校度過了別具意義的一年。
今年度的頭等大事,自是正名大學的進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建議給予本校正名,教院發展史上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已指日可待。由師生、校友及持份者組成的大學正名工作小組亦於今年組成,積極籌備正名相關事宜。校董會在十月的會議中,更討論了多項議題(包括工作小組的建議);經過通盤考慮後,決定以「香港教育大學」作為這所未來大學的校名。校名中的「教育」二字,再度確立本校正名後的願景和使命,以及日後成為高等教育界別樹一幟的領導角色的決心。
同樣令人鼓舞的第二件喜事,是本校的世界排名大幅躍升。根據二零一五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香港教育學院在教育領域位列亞洲第三、全球十五,可見我們在教育方面的優勢和能力,均已獲國際認可。
第三則喜訊來自本校傑出的研究表現。儘管面對本地各大學的激烈競爭,本校在爭取研究資助局研究撥款,以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批出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兩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果,詳情請參閱《校長的話》。
過去一年出現上述多項令人振奮的變化,在在證明,本校正蛻變為一所以教育為本、提供多元學科兼具研究實力的優秀學府。在邁進成為一所全面多元的大學之路上,我們時刻不忘以「教育」為核心使命,且引以為傲。目前,社會各界正為本港競爭力日漸下降而擔憂,我們需要更多更優秀的教師為社會作育英才。本校成為大學,對具質素的學生及學者將更有吸引力,並能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的地位和能力,最終達至增強社會整體競爭力的目標。
面對即將正名為大學,我們更有必要重新檢視未來的發展策略及計劃。二零一六年初,校董會及高層管理人員將作退修,期間會全面審視本校發展方向及里程碑,從而制定新的策略計劃,引領我們未來數年的發展。
我在校董會已服務多年,由最初的成員,到後來的司庫,以至最終獲委任為主席,期間有幸與不少專注而勤勉的校董會成員、高層管理人員及師生合作,著實無比欣幸。在本校不同發展階段中,我們共享無數難忘的時刻,也合力克服無數困難。如今,這一切已成為香港教育學院豐富歷史的一部分,亦造就本校蛻變為更優秀的學府。
我謹藉此機會感謝離任的校董會成員:黃菀靖小姐、李家祥博士、范瑩孫醫生、鄧振強先生、陳倩雯女士、麥翰林教授、施樂哲教授,以及莫家豪教授,感謝他們對本校所作的重大貢獻。我亦殷切歡迎新任校董會成員:梁浩正先生、招祥麒博士、凌潔心女士、潘永潔醫生、郭炳偉博士、鮑勃教授,以及李展華先生。
我們期望行政會議通過正名;再經立法會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條例》的相關修訂。我不會低估當中的挑戰和複雜過程,但仍充滿信心,本校同仁及各界支持者將一如以往,為實現本校多年來努力成為大學的目標,並肩奮進。
香港教育學院至今多年,均表現出色,根基穩固。因此,我肯定這所未來大學將是一所充滿自信、表現優秀的學府,足以吸引學術界精英,以及有抱負的年輕人加入為學生及校友,同心協力,把本港及區內的教育質素大大提升。
彭耀佳先生, SBS, JP
校董會主席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