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English Version首頁
我們的根源
邁進新紀元
校董會主席前言
與校長的一席話
人才匯聚
力臻至善
互相砥礪 - 持份者的迴響
寰宇一家
社會一員
資料篇
司庫報告
財務報表摘錄
附錄
 
各方熱烈嚮應「等額補助金計劃」的各項籌款活動,其中包括:
新書義賣 — 榮休校長許美德教授以新書《周而復始》為本校籌募款項。
步行籌款 — 由體育及運動科學系師生主辦。

本校培訓師資的最終目的是改進學校教育,造福社會。我們努力換來的,是社會人士的欣賞,不但給予精神上的支持,還以實質的捐贈作為我們堅實的後盾。這種健康的互動讓我們可以從容地履行使命,為本港學校培育優秀的專業教師。

社會愛護 — 捐贈破紀錄
籌募經費是影響本港每一所高等院校持續發展和未來成敗的關鍵因素。去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推出「等額補助金計劃」,更突顯了籌款的重要性。為了推廣慈善文化,提高社會各界對專上教育的參與,正如世界各地大專界正在受益的情況一樣,教資會承諾,各院校籌得的每分每毫,都會得到等額的補助。年內,本校成功籌得三千一百萬元,其中二千一百二十萬元獲配對補助。這些款項將用於促進本校整體的發展,尤其是課程的教與學。

有這樣的成績,我們深感自豪。因為本校是八所受教資會資助的院校中最年輕的一員,而且教師雖然收入穩定,但師訓的校友卻鮮有鉅富,所以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募捐,而我們對每一筆捐助都衷心感銘。藉此,我們更希望向一千七百名為我們達成驕人成績的善長致謝。事實上,跟一九九六至九七年度本校開始錄得籌款紀錄以來相比,今年捐款的增幅高達百倍。

以關懷交織網絡
一位四肢癱瘓的青年致函行政長官,要求獲准以安樂死結束生命。事件引起傳媒廣泛報導並激起整個社會的莫大迴響。發信人鄧紹斌是本校校友、羅富國教育學院一九九一年的畢業生,主修體育和社會科。本校隨即與羅富國教育學院校友會攜手,展開「支援校友斌仔」行動,除了籌得接近五十六萬元善款外,更為這位臥床經年的年輕人轉送上各方殷切的關懷。

校方先後於二零零四年五月及八月探訪鄧兆斌,察覺顯著改變。
他不但重拾對生命的渴求,還透過本校為他特設的「關懷網絡」,以電郵與捐贈者和支持者通訊。此外,他又出任羅富國校友會學校的學術顧問,並於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開學時,致函鼓勵入讀本校的新生。

 

 
 

 

捐贈 — 葛量洪教育學院校友會主席司徒華先生送上捐贈支票予校長莫禮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