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香港市民的中医药使用情况研究

本项目由中医药发展基金资助
中医药发展基金 - 行业支援计划
中医药应用调研及研究资助计划(B2计划)
项目编号:23B2/004A_R1
新冠疫情下香港市民的中医药使用情况研究
中医抗疫角色凸显 市民使用显著提升
中医疗效获得肯定 多元医疗迎新格局
新冠疫情持续叁年,香港经历五波疫情,公共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期间中医界积极参与抗疫,包括成立「香港中医药界抗疫联盟」、中央政府派出「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来港交流,以及政府资助中医诊所提供遥距问诊与复康服务,显示中医在抗疫中发挥一定作用。然而,对中医参与抗疫及其对市民观感影响的系统性研究仍然不足。
香港教育大学赵永佳教授团队於2025年3至4月进行问卷调查,访问1,505名市民,研究疫情後中医药使用情况。结果显示,中医使用显著增加,尤其女性与长者更倾向中西医并用。市民普遍认同中医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并认可其安全性与科学性。超过半数曾使用抗疫中成药并给予正面评价,但政府资助的中医服务使用率偏低。
疫情後,中医全科使用率由2020年的26.6%升至47.0%,针灸与跌打等专科中医使用率亦显著上升。女性与60岁以上群体使用中医比例较高。市民主要因调理体质与痛症求诊中医,反映其功能定位清晰。在疗效信心方面,中医被视为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西医则偏重急性处理。56%受访者支持中西医并存。资讯来源方面,亲友是主要渠道,诊所与社交媒体亦具影响力。市民普遍认为中医副作用少且安全,否认「不科学」的说法。虽然大多数人认为中医诊金合理,但低收入者感受负担较重。对中医药的认识多属浅层,深入理解者比例偏低。对中医认识较多者更倾向使用中医或中西医并用。
关於新冠治疗,逾半市民曾使用中医药资源,评价正面。约叁成感染者曾求诊中医,女性与长者比例较高。低收入者更倾向使用政府资助服务。习惯性使用中医者更可能将其作为抗疫手段,显示疫情经验延续至後疫情时期。总结而言,中医在抗疫中展现积极角色,提升市民认识与信任,并成为後疫情时代重要的医疗与健康管理选择。随著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中医药在香港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
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中医药研究团队
赵永佳教授(首席研究员)
香港教育大学 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 社会学讲座教授
李家文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 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 项目主任
黄景昕博士
註册中医师
香港教育大学 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 高级研究助理
魏宇莹小姐
香港教育大学 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 研究助理
新冠疫情下香港市民的中医药使用情况
香港教育大学研究发布会
日期: 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时间: 下午1时半至下午3时半
地点: 九龙太子砵兰街450-454号14楼BC室 (陈廷骅基金会 D’ Hub)
讲者: 赵永佳教授(香港教育大学 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 社会学讲座教授)
张懿松医师(註册中医师 新华中医药促进会教务长及副秘书长)
区梓桓医师(註册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