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导

专题报导

2024年

Centre for Research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Education (CRCLE) Shares its Commitment to Bridging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More Details>>

全港中小学生古诗卡啦OK大奖赛 获奖名单

初小组

所在学校

奖项

吴沁晏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冠军

吕蒨澄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亚军

杨湘翎

培基小学

亚军

陈思语

海坝街官立小学

季军

秦巧蓁

沪江小学

季军

廖晓晴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

季军

蒙祉蒽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创意奖

林思齐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天籁之音

锺家晞

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

优异奖

 

高小组

 

所在学校

 

奖项

伍俊皓

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吴礼和纪念学校

冠军

锺佳盈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亚军

刘若岚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亚军

王芷妃

圣博德学校

季军

吴芊凝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季军

蔡俊楠

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吴礼和纪念学校

季军

朱烁芸

圣博德学校

创意奖

苏苡荞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天籁之音

张行之

华德学校

优异奖

 

中学组

所在学校

奖项

陈锨莹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冠军

梁乐婷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亚军

张恺殷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亚军

李清扬

英皇书院

季军

马轩也

英皇书院

季军

张铠晴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季军

周晓乐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创意奖

李智敏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天籁之音

谭朗谦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

优异奖

 

积极参与学校奖(排名不分先后)

圣爱德华天主教小学

福荣街官立小学

海坝街官立小学

保良局董玉娣中学

圣博德学校

华德学校

嘉诺撒圣方济各学校

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吴礼和纪念学校

英皇书院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

 

背景: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立足多语环境下的香港社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语言研究及中文教育发展。中心获香港教育大学CRACCentral Reserve Allocation Committee)资助,透过资讯科技的应用,参考教育局重点建议篇章,推出「乐游古诗」学习程式并推动古学习,了解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本次比赛,旨在加强大众对古的关注,同时提供多元化学习管道,扩阔视野为中小学生学习文言经典提供支援,发展学生全面潜能

 

联席主持人:

李子建 香港教育大学 校长/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

中国语言学系 兼任讲座教授

朱庆之 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总监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研究讲座教授

梁佩 人文学院 副院长(学术质素保证及提升)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署理系主任/教授实践

   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副总监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副教授

   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副总监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助理教授

 

副主持人(排名不分先后):

李伟强 香港教育大学博文及社会科学学院 院长/研究讲座教授 (数据科学)

杨良河 香港教育大学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 系主任/教授

施仲谋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教授实践

徐国栋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 教授实践

张连航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副教授

钱志安 香港教育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学系 系主任/副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心理学系 副系主任(研究)/副教授

宋燕捷 香港教育大学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 副教授

谢家浩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兼任副教授

冯志弘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 署理系主任/副教授

何志恒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助理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副教授

金梦瑶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讲师

林浩昌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 助理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 副系主任/副教授

叶倬玮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 副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助理教授

 

比赛顾问:

梁宝华 粤剧承传研究中心 总监

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 教授

 

主办机构: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

 

参赛对象:香港特别行政区全日制中、小学生

 

赛组别:

初小组:一年级至三年级

高小组:四年级至六年级

中学组:一年级至六年级

 

截止报名日期:20231122

 

歌单:

参赛歌单的曲目参考自教育局重点建议篇章,具体请参照附件1

初小组、高小组

中学组

可从第一及第二阶段的诗歌中选择(32首)

可从第三及第四阶段的诗歌中选择(18首)

 

参赛要求:

所有参赛者须事先下载「乐游古诗」程式(下载地址请见:https://ftcp.eduhk.hk/ ,并使用唱古诗功能录制歌曲。要求如下:

  1. 语言:粤语或普通话不限
  2. 人数:可以个人或小组名义参加
  3. 总时长:430秒内
  4. 规格:须由「乐游古诗」程式生成,因涉及版权问题,不接受使用其他背景音乐录制歌曲。
  5. 内容:根据年级组别于指定歌单挑选一首歌曲。参赛者须配合音乐唱出古诗,可自行设定有关背景与人物。录制时请确保录制声音清晰,背景无杂音。
  6. 提交要求:唱完古诗后,「乐游古诗」程式将生成一条链接,此为歌曲地址,须将之提供给大会以作评选。可参看附件2「操作指引」。
  7. 数量:每位学生最多可录制三首指定歌单的歌曲

 

流程方法

  1. 学生需登入程式方可生成歌曲连结。如学校已使用现代教育出版社书册,可使用现代教育账号登入,如没有相关账号,可联络研究团队帮助开设账号(电邮singpoetry@eduhk.hk,电话29487630)。完全免费。
  2. 参加者必须由就读之学校报名参赛,否则有关报名将视作无效。
  3. 参赛影片由学校统一收集学生的歌曲链接。同时填妥下方之网上参赛表格及附上作品连结发送给香港教育大学。网上参赛表格请见附件3
  4. 参赛学校须于20231122或之前提交学生参赛作品。
  5. 请学校将报名表(附件3)电邮至:singpoetry@eduhk.hk为避免引起混乱,各校请将本校所有参加同学资料汇集在一个报名表内,不要多次提交。
  6. 如参赛作品未按要求提交,有可能不被接纳而恕不另行通知。参赛学校提交时需事先检查。
  7. 主办机构收到后开展评审。
  8. 得奖者收到通知,获邀出席颁奖礼。

 

评审标准 (100

  • 歌唱技巧 : 配合节奏和拍子旋律、气息稳定(30分)
  • 咬字发音 : 准确运用声音,咬字、发音标准(40)
  • 情感表达 : 投入地表达歌词中的情感(30)

 

奖项:

学生奖项:各组别(初小、高小和中学组)分设季军及三个单项奖。

  • 冠军(每组一名):奖奖状HK$500书券
  • 亚军(每组二名):奖奖状HK$300书券
  • 季军(每组三名):奖奖状HK$200书券
  • 优异奖3:奖状
  • 创意奖3:奖状
  • 天籁之音奖3:奖状
  • 所有参加者均可获得参与证书一张

学校奖项:各组别设「积极参与学校奖」:奖杯及奖状

 

颁奖日期

2024118日(暂定),颁奖地点在教大大埔校园

 

参赛守则:

  1. 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作品如被发现有抄袭成份,参赛资格将被取消。本比赛不会对任何因参赛作品引起的任何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法律纠纷承担任何责任。
  2. 主办机构保留所有参赛作品的发表权,以及对影片规范的最终解释权。
  3. 主办机构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可以用作复制、出版、刊登、展览等用途。
  4. 主办机构保留是次比赛结果的一切最终决定权和解释权。
  5. 所有得奖者将适时收到通知,落选者恕不另行通知。
  6. 主办机构不会提供分数、评语、获奖等级、落选原因等评审细节。
  7. 主办机构有权对参赛作品作出修订而不另行通知。
  8. 主办机构有权修改比赛规则而不另行通知。
  9. 比赛结果以评判之决定为准,参赛者不得异议。

 

免责条款及细则:

参加者递交参赛表格及作品即将被视为已阅读、明白及接受上列条款及细则,并同意在参加是次比赛时受相关条款及细则所约束。

 

资料收集声明

本次比赛所收集的所有个人资料,仅供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 全港中小学生古诗卡啦OK大奖赛使用。根据《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本中心不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有关资料作传销或其他用途。 若须查询或更改个人资料,请电邮至singpoetry@eduhk.hk。有关香港教育大学私隐政策声明,请浏览http://www.eduhk.hk/main/privacy-policy/

 

查询:

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团队(电邮:singpoetry@eduhk.hk

 

附件1参赛歌单_50首古诗词列表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8TFx44aFkZDhaw0YAjxq7ntjCIBtr9D/view?usp=sharing

 

附件2唱古诗操作指引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4k1OBjur_E1F65aeWlkL6Xtkx12W9wE/view?usp=sharing

 

附件3:卡啦OK比赛报名表(烦请下载后填写,请勿直接在连结中编辑。)

https://www.dropbox.com/sh/6c8jdermfoszi2o/AAAFxoeDZWYvq77xBdA1QQkBa?dl=0

 

2023年

CRCLE代表团出访北京大学及北京语言大学

2023年6月27-30日,在总监朱庆之教授率领下,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代表团到访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及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参与是次访问的中心成员包括副总监梁源博士,「汉语语言学组」负责人罗燕玲博士,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组」负责人延晶博士。
 
本中心一直致力建立和发展与区域内从事汉语与中文教育研究的着名学术机构的交流协作,旨在为中心成员提供更为广阔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为此,中心自成立以来,秉持高标凖和双赢的原则,先后为「汉语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与「语文教育」三个研究领域寻求固定的合作夥伴,最终成功地在「汉语语言学」领域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国家基地)、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领域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国家基地)、在「语文教育」领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文教研中心签订了内容包括人员互邀互访的「学术合作交流项目协议」(MoU)。然而,由于疫情原因,除了利用网路举办定期的学术讲座及研讨之外,协议内容大都延期执行。
 
为了疫情后尽快落实协议的内容,并配合大学在研究方面的新要求,谋划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中心代表团于去年12月访问了新加坡华文教育中心及教育学院。时隔半年,中心再次组团访问位于北京的另外两个合作夥伴。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与陈保亚教授/主任领衔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吴应辉教授/院长领衔的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的核心成员进行座谈,并就所签订的MoU在学术互访、联合研究、共同培养研究生以及学术期刊合作出版等方面达成了更具体的合作共识。
 
访问期间,朱庆之教授应邀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讲了「北京大学博雅语言学讲座」,讲题为「语言接触理论与佛教汉语研究」,在讨论阶段,学者就双方感兴趣的语言接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代表团还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之邀,访问了该中心。黄德宽教授向代表团介绍了清华简的整理和研究的历史与最新进展,并带领大家观看了清华简的实物。
 

 

 

恭贺CRCLE成员在ECS/GRF项目获得佳绩

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研究平台,为汉语语言学、语文教育和中文二语教育范畴的学术研究寻求世界着名的合作夥伴,推动和协助成员开展跨学科、高水准的学术研究。
 
在2023/24年度ECS/GRF申请中,中心7位老师获得了资助,成功率远高于大学。具体如下:

Project

PI

Impact of Explicit Instruction and Task Repetition on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Oral Interacti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Dr Yan  Jing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feedback orientation, feedback literacy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Dr Yang Lan 

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 Online storybook intervention in reading development  

Dr Lin Dan 

"新出土战国楚简「孔子与时人对答」叙事研究The Narrative Study on the Dialogical Records between Confucius and the Ancients in the Excavated Chu Bamboo Slips"

Dr Chan Chu Kwong

朱駿聲說字訓詁與解文訓詁的比較研究

Dr Law Yin Ling

Executive Functions in Writing from Cross-Linguistic Sour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r Liao Xian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Bridging Repetition of Tibeto-Burman Languages

Dr Ding Hongdi

 

佳绩背后,是中心成员的精诚一心及团结合作。我们为成功的同事祝贺!更为暂未成功的同事打气、加油!中心未来会继续努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推动大家在研究上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带入AI元素 教大研发「乐游古诗」学习程式

香港教育大学(教大)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近日正式推出「乐游古诗」学习程序,供全港中小学免费使用。该程序贴近教育局的经典古诗文建议篇章,为五十首古诗设计趣味多媒体内容,并结合AI技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透过资讯科技,做到因材而教、寓教于乐。
 
在当前中华文化学习热潮的大背景下,教大中国语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发集读古诗、解古诗、唱古诗、玩古诗多样学习方式于一体的「乐游古诗」程序,以朗诵,动划、音乐、游戏的方式对古诗进行阐释,让学生可以透过指尖领略诗词的美妙之处。据悉这是全港首款提供全面古诗学习内容的程序,相信可为前线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当前AI科技在语言学习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中心强调:传统文化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乐游古诗」不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还适当应用资讯科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进行诗歌个性化推荐,打破对于古诗「无聊」,「难懂」的刻板印象,更多投入古诗学习。
 
同时,「乐游古诗」亦可为每位学生用户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该功能不仅可以向教师即时呈现学生的学习进程,还可展现一段时间的学习热点趋势,便于教师更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心表示,为鼓励更多学生使用「乐游古诗」,后续将举办「全港中小学生卡啦OK大奖赛」,学生们可以通过APP中的「唱古诗」板块分享自己的作品,以带动中小学的古诗学习氛围,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化认同感。
 
「乐游古诗」程序现已可从Google Play和IOS App Store下载。下载地址为http://ftcp.eduhk.hk/.
 

 

 

 

 

 

 

 

 

 

 

 

 

 

 

 

2021年

banner

更多詳情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學系、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聯同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教大縱橫資訊科技語文發展中心,於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八及二十九日舉辦線上第二屆漢語語言學前沿問題國際論壇...

banner

更多詳情

為促進漢語語言學與漢語教學研究的互利發展,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心)針對三大研究範疇(漢語語言學、中文教育、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與大中華地區著名學術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2020年

 

banner

更多詳情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國語言學系,聯同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分別推出「語言學名家學者聯合講座」及「國際中文教育名家學者聯合講座」...

banner

更多詳情

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即將成立一年之際,在人文學院及中國語言學系的支持下,為促進學術研究的交流與推廣,中心根據研究團隊涉及的三大研究範疇:漢語語言學、中文教育、漢語作爲第二語言,推出相應三大講座系列:「語言學名家講座」 、「中國語文教育講座」 及「國際漢語教學名家講座」...

banner

更多詳情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人文學院、中國語言學系、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與河内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系,於二零二零年六月十九日舉辦線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漢字教學工作坊」(工作坊),吸引全球逾八百人報名參加。是次工作坊邀請了香港、上海及越南三地學者及教育工作者,探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漢字教學新方向...

banner

更多詳情

2019年7月26日,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簡稱「中心」)值「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之際舉行了揭幕儀式,宣佈正式成立...

 

2019年

 

banner

更多詳情

教大於二零一九年七月成立「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簡稱中心),旨在薈萃本校多個相關學系的力量,推動語文教育及中國語言相關研究...

 

© 2023 香港教育大学。版权所有。最后更新日期: 0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