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心正在推行的项目​

1. 大成国学讲堂系列

2. 国学兴趣班及课程

3. 「中华文化品德生命教育研究」计划

首席研究员:
李子建教授(学术及首席副校长丶中国语言学系兼任讲座教授丶课程与教学讲座教授)

研究目标:

  1. 探讨学生对於中华美德丶品格强项的感知以及与其幸福感和学习的关系;
  2. 整合现时关於语文丶生命丶道德及价值教育教学法的文献讨论,并为中小学生 的生命丶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包括尊师重道)提供一套系列课程,并为中华文化 品德教育设置系统的课程框架;
  3. 研究有关中华文化品德教育在教学套件或教材上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体验。

研究计划刍议---第一分项

目标:探讨学生对中华美德丶品格强项的感知

方法:以中华美德问卷 (CVQ) 以及其他关於幸福感丶宗教信仰和学习的测量工具,探讨高小学生丶中学生和香港教育大学学生对於中华美德丶品格强项的感知

研究这些与幸福感丶宗教信仰和自主学习的理解的可能关联

研究计划刍议---第二分项

目标:中小学生的生命,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包括尊师重道)构建一套涵盖课程和中华文化品德教育的教育框架。

方法:

  1. 整理《价值观课程架构》与中华品德之关系,制作框架初稿
  2. 整合不同科目课程文件内与价值观有关的部分
  3. 整合成为跨学科框架,并订立各学段的重点主题
  4. 整理不同学科的教学法文献
  5. 开发跨学科教学设计和教材
  6. 进行教师培训
  7. 搜集各方回馈,修订框架及教材,制作定稿

研究计划刍议---第三分项

目标:评估参与项目的学生在本项目中通过教材学习中华文化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方法:

  1. 参考情意阶层式分类,制作评核框架 (除了问卷和一般评估外,着重反思报告丶学生自评丶同侪互评以及家长评估等元素,以评估学生行为是否改变/价值观内化)
  2. 进行前导测试,确保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3. 分析参与项目学生的表现,归纳特点,再修订教学框架和教材

研究计划刍议---第四分项

目标:发布研究成果

方法:以面对面或网上形式,举办系列中华品德丶生命和道德教育的国际/地区研讨会或讲座,内容将包括如何培养中华文化蕴含的品德及价值观。

4. 粤港澳大湾区国学核心课程师资养成计划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范围;以香港教育大学准教师和粤港澳大湾区在校老师为对象,集中於培养国学师资丶指导国学教学丶编写国学教材,并辅导老师制作教案丶设计校本活动,以期国学教育得以在学校实现。

  1.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学核心课程师资养成计划」联席会议。
  2. 定期举办校长教师师资培训课程丶教学工作坊丶分享会。
  3. 与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部合作。
  4. 以协办方式支持友好团体举行校长老师国学教育考察团。
  5. 以协办方式支持友好团体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师生国学研习营。

国学中心选定「经典」丶「历史」丶「礼仪」丶「武艺」丶「书法」这「五学并举」为国学的五个核心学习领域。

国学中心提出的五个基本国学范畴:以「经典」和「历史人物」的文本作爲国学的基础,兼及「礼仪」丶「武术」丶「书法」三个最重要的士君子修爲。

这五学如梅花五瓣,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增益,作爲国学学习的基本体系,十分符合孔门「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的治学精神及次第。国学中心认爲这五个国学基本范畴,是中国下一代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涵养,他如中医丶农稼丶古琴丶国乐丶国画丶棋艺,花道丶茶道等学问,实万变不离其宗。

五学

「粤港澳大湾区中华礼仪教育项目」背景及意义

  • 孩子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的薰染和影响,推动中华礼仪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习诚敬谦和,由外而内,内化於心,从而培养良好品行,其意义与影响极其深远。
  • 香港教育大学国学中心建基於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国学中心累积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华礼仪教育项目」第一期的活动经验,将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华礼仪教育项目」第二期,让学界在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及品德教育的范畴上,得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支援,在社会上形成清流,共同推动项目发展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造福下一代。
  • 香港教育大学国学中心将以「师资培养」为发展方向,先从「粤港澳大湾区国学核心课程师资养成计划」中的「礼仪」范畴着手,促进师资养成,增进准教师及教师在中华礼仪教育方面的国学涵养并提高其教学能力,促进国学教育丶教学与活动在香港丶澳门及大湾区中小幼学校的广泛开展。
[按此连结观看「粤港澳大湾区中华礼仪教育项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