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八期, 第一冊, 前言(二零零七年六月)
胡炳元
新世紀中國物理教育改革的機遇與挑戰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二.中國物理教育的發展歷程

回顧中國物理教育的探索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師範學堂開設的“學科教授法”課程和隨後改稱的“學科教學法”課程,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一是各科教材教法階段,即50年代在師範院校中就中小學各門教學科目分別設置的相應的教學法課程,名稱為“教材教法”“分科教學法”或“各科教授法”;二是80年代開始的學科教學論階段,即在教學論理論指導下,建立各門學科的分科教學論,名稱是“物理教學論”,這是一次理論上的飛躍。三是9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正在向物理教育學方向探索。初步構建了物理教育的理論體系,即學科教育的目標、人才規格;學科課程;學與教;學科教育中的現代技術;學科教育評價。

物理學科教學方面,文革之後,教育部組織編寫了新的大、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頒佈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畫試行草案》,正式下達了大中小學工作條例試行草案,這對整頓、恢復我國物理教育的正常秩序,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激發了我國廣大的物理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進一步深入進行物理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試內容和形式的改革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物理師資隊伍也得到迅猛的發展。這一時期中學物理教學研究的發展,經歷了幾個主要階段:

11978始,以教師掌握新教材為主要內容的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這一時期恢復與創辦了6-7種物理教學研究性刊物,提高了廣大中學物理教師的科研意識與研究能力。

21985年始,以教學方法改革為基本內容的教改高潮的形成,湧現出一些在較大範圍內進行的物理教學改革實踐活動。

390年代初,形成以學習教育理論為中心,廣泛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熱潮,主要集中于學生學習心理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和教育統計與測量理論的學習及教育評價的探討兩方面。

4)隨著國外教育資訊與理論的不斷深入,國外六十年代所強調的“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引起了我國物理教育研究者的關注,從關注探討物理教學培養何種能力到物理教學中如何落實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5)素質背景下中學物理課程教學內容問題涉及了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問題,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問題,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等問題。這一時期,對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要求、內容、模式和方法及考核等也逐步深入地開展了全面的、系統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改革。與此同時,物理教學的研究也在物理教學法的基礎上,形成了物理教學論,而後又提高到物理教育學的高度來研究。

8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密切關係,將理科教育的目標與個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及文化聯繫在一起。STS教育等一系列新的理念在世界範圍內產生與發展,成為科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日漸深入地影響到物理教育改革之中。基於新課程改革下背景下制定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物理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課程結構上重視基礎,體現課程的選擇性;在課程內容上體現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在課程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在課程評價上,強調更新觀念,促進學生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理教育改革的方向。

 


Copyright (C) 2007 HKIEd APFSLT. Volume8, Issue 1, Foreword (Jun.,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