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六期,第一冊,文章二(二零零五年六月)
陳素芬、張大慈、林立元、陳曉郁
大學生科技跨領域學程之課程評量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肆、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國立清華大學設置三年以上(即2001學年度以前設立)的跨院系學程為對象,這10個學程分別為:半導體產業與製造整合學程、微系統科技整合學程、環境與安全學程、生物產業技術學程、生物醫學物理學程、生物資訊(信息)學程、電子商務學程、資訊(信息)傳媒學程、社會研究學程及計量財務學程。這些學程所跨的系所數目分佈在2到9之間;除了社會研究學程和計量財務學程必須修滿18學分之外,其它學程只要求修畢15學分,這些學分中至少要有9學分不算在學生主修、輔系及其它學程應修科目內;另外,除了資訊(信息)傳媒學程必須事先申請之外,其它各個學程均可直接修習,等到學生修滿學分後再主動向學校申請核發相關證明文件。這10個學程當中,排列在前6個的學程隸屬科學類,是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對象,而後4個學程的修習對象擴及全校,其資料也將納入研究問題二的分析當中。由於學程的實施辦法因校而異,而國立清華大學以15學分為修業門檻,其中包括核心課程約3-6學分,學生可從大量的選修課程中修足其餘學分,修課彈性頗大。

本研究採用四種方式收集和分析數據。第一,由研究者與三名研究生兼任助理根據清華大學網頁上的學程說明以及2002、2003、2004學年的選課本進行課程內容分析,其中包括判斷課程簡介是否清楚,以及釐清課程目標、課程跨科系的數目、課程層次(分成低年級、高年級及研究所三個層次)、選修課程的數目和通識課所占比例等。第二,向教務處申請並取得歷年核發學程證書的名冊,分析各個學程平均每年修完學程且申請證書的人數和申請學生背景。第三,以修習生物資訊(信息)和生物產業技術學程的潛在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調查。根據觀察,大四的學生多將心力投入專題研究或準備研究所考試,因此研判大三應是學生決定是否修習學程的關鍵時刻,所以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以生物資訊(信息)和生物產業技術學程相關科系大三學生,連續三年調查他們修讀此二學程的意願及原因。

第一年共計調查化學、化工、資訊(信息)工程學系(資工系)、生命科學系(生科系)等科系大三學生238人,其中預計要修生物產業技術學程的有31人,正在修讀該學程的有7人;預計要修生物資訊(信息)學程的有19人,正在修讀該學程的有8人,隨後訪談並追蹤正在修讀任一學程並在問卷上留有通訊方式的7人。(訪談問題見「附件1」)

第二年參與問卷調查的有92人,主要對象是生科系和化學系的大三學生。問卷分為五部分(1)修業計畫調查;(2)學生對生物產業技術學程、生物資訊學程各項內容(如下列)的清楚程度或認同情形:課程規定、課程特色、探討的研究議題、前景、對升學和就業的幫助;(3)修讀的意願及原因,學生可從列舉的15種原因中選取自己修讀或不讀的原因,亦可填寫其他原因;(4)畢業後的規劃。問卷回收後,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及交叉分析進行結果分析。

第三年則有83人,主要對象為生科系學生,並在該學期之學期終時訪談三位正在申請學程證書的學生。從以上的問卷及訪談資料可研判學生的修課動機、決定修習的原因、對於所修學程的瞭解與觀感。第四,訪談參與學程課程規劃的老師,瞭解他們的考量和希望達成的目標。教師訪談的內容主要針對(1)大學課程的目標,尤其針對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能力;(2)如何決定核心課程;(3)生物科技的發展趨勢等議題。

 


Copyright (C) 2005 HKIEd APFSLT. Volume 6, Issue 1, Article 2 (Jun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