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六期,第一冊,文章二(二零零五年六月)
陳素芬、張大慈、林立元、陳曉郁
大學生科技跨領域學程之課程評量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伍、 結果與討論

一、 評量模型

綜合參與科學類學程規劃者的意見得知,學程的目標是要吸引學生進入某個跨領域的研究,並引導學生入門以瞭解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因此對於此類選修課程而言,最顯著的效能指標為 (1) 修課的人數及 (2) 是否成功地吸引預設對象來修讀。若有足夠的修習學程人數,又能掌握這些學生進入學程的時間,則可進一步比較他們在修完跨領域學程後,在跨領域知識、實驗技巧及興趣方面是否有所提升,並可追蹤這些學生畢業後的動向。由於各校的學程規定差異頗大,對培養學生跨領域知識、實驗技巧,或影響學生態度的期望也各不相同,應根據其學程目標制訂前後測、問卷、觀察及訪談的內容。不過,由於修讀學程無須事先申請,恐怕難以進行這些評量。以本計劃為例,研究者在追蹤七位大三時聲稱正在修生物資訊 ( 信息 ) 學程 ( 生資學程 ) 或生物產業技術學程 ( 生技學程 ) 的學生時發現,這七位學生在畢業時竟無一人完成學程。由於在研究中難以掌握對象施行前後測,因此目前為止,還是以前述的效能指標配合取得證書者的回顧敘述和畢業後的追蹤調查的分析為較可行的方式。

先前由國立清華大學科學類學程目標所推演出的兩個指標,有必要再作進一步修正。高科技跨領域學程既是反應科技領域的最新趨勢與人才需求,自應經常檢討與修改,因此用於建立指標的數據應以近三年的數據為宜。是以第一項指標可修正為近三年中,每年獲得學程證書的平均人數。而第二項指標則可修正為近三年中,獲得證書者的主修科系總和除以預設對象的科系總數。例如,生技學程目標是吸引生科系與化工系的學生,即預設對象的科系總數是 2 ,結果近三年獲得此學程證書的學生也分別來自此二系,所以它在此指針的分數是 1 。在這項指標中,限制使用近三年的數據也可避免偏頗,即因多年來所累積的修讀者科系總數,可能使得此項指標偏高終至無效,並且無法分辨該學程中相關科系的學生是否分佈均衡。將修正後的兩項指標相乘,可得到效能總指標。

國立清華大學而言,由表 1 所列 6 個科學類學程所顯示的數據可知,它們近三年的每年平均的大學部修讀人數均少於 5 人,而且其分年資料顯示修讀人數並無逐年增加的跡象。

表1 2001 至 2004 年 學程課程數據及成效指針

學程 申請人數/年(A) 申請人科系 主要開課科系 申請人科系/ 主要開課科系(B) 總指標(A*B)
半導體產業與製造整合 2.33 4 6 0.67 1.56
微系統科技整合 4.33 2 7 0.29 1.26
環境與安全 3.00 5 5 1.00 3.00
生物產業技術 2.33 2 2 1.00 2.33
生物醫學物理 2.00 4 3 1.33 2.67
生物資訊(信息) 0.66 1 3 0.33 0.22

此外,有半數學程的學生主修背景過於集中,顯示這些學程主要是為少數科系的學生服務,並未成功地吸引到不同科系的學生。儘管這些學程並未針對修習對象提出限制條件,但由於其列入的多是高年級的課程,非相關科系的學生恐怕難以駕馭。這些學程的目標似乎是要培養出高科技跨領域的人才,不像社會研究等其它四個學程的課程中包括了許多通識課程,不管哪種背景出身的學生都有能力修讀。換句話說,科學類學程的對象只鎖定相關科系的學生,只有參與開設核心課程之科系的學生才會去修讀該學程。甚至在這些科系的學生當中,仍有近 1/5 的學生在問卷與訪談中指出,該學程所預設的先備知識標準過高,因而使他們卻步,其它科系的學生可能更容易因畏懼而退縮 。除此之外,根據本研究對於學程規劃者的訪談結果也顯示,學程預設的修讀對象為參與開課科系的學生。

因此,每一學程若以其主要開課科系 ( 至少開一門必修課或三門選修課 ) 的學生為目標,則第二項指標可以「實際修讀該學程之學生的主修科系數目」除以「主要開課科系數目」。當其值過低時,則課程就有調整的必要。譬如,生物資訊 ( 信息 ) 學程主要由生科系和資工系開課,其意圖是要吸引開課學系雙方的學生,倘若修課人數集中在某一方,則表示該課程有些偏頗,可能對另一系的學生而言有學習上的落差或者不符合該系學生的興趣。更精確地說法是,修讀的人數最好能夠符合學程相關科系各系學生人數的比例。不過,在修讀人數不多的情形下,實際修讀人數的比例容易受到其它因素 ( 例如同儕或某位老師的影響 ) 而有所波動。因此建議可以「學程學生的主修科目數」除以「主要開課的科系數目」即可。將此指標與前項指標 ( 即每年平均的修讀人數 ) 相乘,即得該學程的整體效能指標。表 1 顯示,針對大學部學生,國立清華大學的 6 個科學類學程的效能指標除了環境與安全學程勉強令人滿意之外,其餘均偏低;微系統科技整合學程的人數尚可,然而學生大多來自動機系,缺乏引導他系學生進入此領域的效果,建議針對課程部分加以檢討。至於大學部學生不願修習學程的原因及學程待改進之處將在稍後進行討論。最後,對於指標分數的詮釋會因學程的定位而異,是屬入門或企圖涵蓋較完整學習?內容是研究或就業導向?都會影響其值。各校應自訂其合理分數或預期分數。同樣地,課程目標相近的學程才合適比較分數。

 


Copyright (C) 2005 HKIEd APFSLT. Volume 6, Issue 1, Article 2 (Jun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