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管

張仁良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

鍾昌榮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三年級學生

2006-5-4
星期
 

上一篇

創業板改革首要提高企業管治


 

創業板改革一直是市場關注的問題,今年一月港交所推出有關創業板的討論檔,推出三個可行的結構改革方案,希望改善創業板的形象並挽回投資者信心。然而,三個方案均沒有觸及創業板最根本的問題。筆者認為,若不能從根本問題入手,長遠而言,縱使它推出再多的方案也會徒勞無功。標本兼治,才能解決創業板的困局。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透明度不足、流通性相對低、股權高度集中等均是創業板面對的主要問題。另一方面,市場究竟有沒有重視創業板公司的企業管治問題?有沒有將不良的企業管治視作導致創業板萎縮的主要成因?

我們不難發現部分創業板企業並沒有真正利用籌集的資金發展業務,它們只將籌集的資金公器私用。部分公司甚至在上市前,以低價配售股份給關連人士。當禁售期過後,這批「廉價」股份在市場大量湧現,管理層股東在市場沽貨套現並且不理會公司業務。這些公司的股價比招股價大跌八、九成,長期停牌、甚至被除牌,令股民蒙受損失。

更不幸的是,投資者因負面新聞不欲投資創業板股份。在缺乏新資金的推動下,有質素的公司難以在市場以合理的價格集資。只有欠缺質素的企業在沒有其他集資途徑下選擇到創業板上市,但多數均失敗收場,結果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部分具「規範」的企業眼見創業板的負面形象,紛紛轉往主板上市。

忽略外企集資需要

當然,企業成功轉往主板顯示創業板作為協助企業發展的功能。然而,一個成功的市場始終需要出色的「龍頭」公司以協助提升形象,帶動資金的流入。目前,部分優秀的創業板公司即使符合轉往主板的條件仍對創業板不離不棄。若創業板企業管治的問題不被重視及改善,這些企業便會選擇離開創業板,令這個平台「壽終正寢」。

目前創業板的網站只為上市公司刊登檔及為交易所發放資訊,這樣它怎能擔當為公司提高透明度的角色?其實,作為一個以重視資料披露及「買者自負」為理念的交易平台,創業板網站可以較新穎的方法為投資者提供資訊,例如:在網站首頁撥出空間擺放新上市公司的相關資料,以吸引投資者的注意;提供空間給公司寄存投影片、新聞,甚至介紹短片;投資者亦可透過網站登記以獲取不同的公司訊息等。這些方案成本不高,但能大大提高資訊的流通及創業板的形象,在合乎法例的情況下,創業板網站應作多方面的嘗試。

至於市場定位方面,創業板目前主要針對本地及內地的公司,但在中國證監的「4—5—6規範」、深圳的「中小企業板」及其他市場的競爭下,國內企業到創業板上市的意欲大不如前。然而,市場忽略了外資企業的集資需要,許多外資企業在華的業務均處於起步的階段,須在市場上籌集資金。這些企業不乏有規模、具質素的背景,有部分甚至來自外國的龍頭企業,他們需要一個國際化及接近中國市場的集資平台,創業板正符合他們的需要。現在不少創業板公司均來自美國、日本、東南亞,正好反映市場對這方面的融資需求殷切,港交所應把握機遇,將創業板定位加入為協助國際企業在亞洲業務拓展的集資平台,發展這個具潛力的市場。

環顧世界不同的二板市場,他們的成功之道在於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質素,協助真正具發展潛力的公司在市場集資,減少公司「詐騙」股民的情況,對於以較小規模的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交易平台更為重要。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創業板改革須標本兼治,可從以下四方面作出改革:

仿效加拿大TSX—V市場,由交易所主動派員支援有意上市的企業。為具潛質的公司研究合適上市時機及方案,協助他們尋找投資行業的專業人士,以減輕在上市過程中所面對的壓力及增加上市的意欲。最終令更多具質素的公司上市。

加長禁售期

容許企業在首次上市時籌集小量金額,然後再按市場需求及公司需要集資,讓公眾更深入了解公司的情況後,以合理估值集資。對於優質的企業來說,他們籌得的資金肯定比首次上市多,亦防止欠缺質素的企業利用創業板「詐騙」。

引入類似中國證券市場中「ST」、除牌機制,規定企業若未能在指定的時間內達到特定盈利或資產要求,會被限制交易的時間及波幅。若然,在一段更長的時間仍未能符合要求,會被交易所除牌,藉此淘汰質素欠佳的企業,鼓勵失敗的公司透過不同的方式,如:收購合併等,以改善公司的質素。

更改禁售期的規則,現在對於財務股東及管理層股東的禁售期分別為半年及一年。禁售期有必要加長,以保障其他公眾股東利益。另外,除了以時間為禁售的準則外,監管機構亦應將盈利或資產列為考慮因素,規定創業板企業若未能達至指定盈利或資產要求,其管理層股東不能透過市場公開出售股份,以保障其他公眾股東利益。

總括而言,提供多元化的集資管道,對鞏固香港作為亞洲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創業板在這方面所擔當的角色是不能代替的。另一方面,其他的交易所亦對亞洲新興資本市場虎視眈眈,英國另類投資市場(AIM)已在香港開設辦事處,並成功吸引數家原本計劃在亞洲市場集資的企業到當地上市,可見香港將面對不少的競爭。

若港交所仍不正視創業板的改革,這片「肥豬肉」恐怕被人搶走,許多具潛力的公司亦隨之而去,作為香港專利的證券交易所,港交所在維護香港地位方面實在責無旁貸。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