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報
財金評彈

張仁良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

2002-11-15
星期五
 

上一篇
開源節流愈遲愈不利

 

根據政府最新公佈的收支紀錄﹐截至今年九月底本港上半年度財赤高達708億元﹐較去年同期多101億元﹐也是自九七回歸以來的最高水平。面對日益嚴重的財赤問題﹐近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有信心消除財赤﹐並會從振興經濟、開源和節流三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香港經濟為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圍經濟環境的影響﹐其中以美國為最主要的外圍因素。在2000年的時候﹐香港的經濟發展成績驕人﹐錄得百分之十點五的GDP增長率﹐主要就是受益于良好的外貿出口帶動﹐尤其是到美國、歐洲及亞洲其它國家的貨物出口均有雙倍增幅。但是﹐從2001年開始﹐美國的需求明顯減弱﹐全球市場需求下挫﹐本港的商品出口受到嚴重影響。那麼明年﹐美國的經濟又會怎樣呢﹖至少﹐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不容樂觀。美國剛剛再度大幅減息半厘﹐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41年來最低,表明美國經濟尚未走出衰退期。另外美國企業盈利在經歷了五季衰退後﹐雖然在剛過去的第二、三季終錄得連續兩季增長﹐但企業未來盈利預期仍被看淡﹐今年第四季的盈利狀況可能有所下調。再加之美國企業的過度舉債問題﹐美國經濟要走出衰退陰霾﹐尚需時日進行經濟調整。在外圍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本港的內部環境又不見起色。高失業率問題已成為香港經濟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近期有所緩和﹐但是由於通縮持續﹐並且進一步惡化﹐所以本港失業率仍有上昇壓力。同時﹐香港的消費市場(尤其是零售市場)疲弱不振﹐消費者消費信心不足﹐投資者投資意欲不旺。所以﹐在現時內、外環境均不利的情況下﹐很難產生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振興經濟又談何容易。

稅收是香港政府的最大收入來源。香港一貫實行傳統的簡單稅制﹐稅基過窄是香港稅制的主要弊端。在個人薪俸稅方面﹐只有三成勞動人口需繳稅﹐其中納稅最高的首十萬人已佔了薪俸稅總收入的六成之多﹔在公司利得稅方面﹐大部份的稅收都依賴一百多家公司。因此﹐這兩種最主要的稅收大部分由一小撮公司和個人來承擔﹐足以證明稅基十分狹窄。另外﹐政府稅收又過于依賴直接稅﹐直接稅佔到總稅收的60%﹐而間接稅佔40%。在長期來講﹐增加稅收的最有效方法是引入新的間接稅﹐而其中以銷售稅為最成熟的稅種。銷售稅具稅基廣、收入穩定的特徵﹐它已成為許多歐美國家的主要稅項﹐並開始被亞洲區內的一些國家所採用。但是﹐就目前來講﹐不是最佳時機引入新稅種或是對現有的稅制進行大的變動。那麼﹐要想提高稅收﹐我們只能將目光轉向直接稅的稅率上。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考慮到﹐減稅是發達國家的稅收政策趨勢﹐我們的近鄰已減低了稅率來吸引投資﹐如果香港反其道而行﹐則無可避免的削弱本地對外資的吸引力。由此看來﹐政府通過稅收增加收入的空間有限。

香港政府的規模越來越大﹐其變化可以從公共開支佔GDP的百分比的變化中觀察到。在七、八十年代﹐該比率低於20%﹐但是近年來﹐已發展成高於20%﹐甚至達到23%的歷史最高位。數據表明政府機構正在逐漸膨脹﹐意味著我們過往標榜的「小政府」,現在變成了「大政府」。在過往政府的開支中,有七成是公務員薪酬福利,能否將這部分的比例縮小一些呢?本人認為,如果政府在節流方面做一些事,將開支削減,在節流方面盡到努力,那麼幾年以後開徵新稅,將可以得到更廣泛的民意支持。不過﹐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下﹐需要政府解決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因此政府削減公共開支的難度越來越大。

市場期待著政府儘快提出一個可行、可信的解決財赤問題的時間表。如果到了明年三月﹐政府仍未能提出有效的方案﹐國際評級機構將很有可能會調低港元的長期外債評級﹔如果政府沒有拿出足夠的決心和努力來先節流再開源﹐民怨亦一定會加深。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