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
產經

張仁良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

2002-11-6
星期三
 

上一篇
聯匯取消與否需慎重考慮

 

香港的聯係匯率制已運行了近二十載﹐在成立之初﹐為香港的經濟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近幾年來﹐弊端紛現﹐令人們對聯係匯率制的存廢問題產生爭議。

聯繫匯率產生在一個人心惶惶的年代。一九八三年,中英會談進入僵局,前景不明,人心浮動,股市急速下滑。眼見中英談判沒有任何進展,投資者大幅拋售港元,陸續調走資金﹐市民恐懼成荒,大戶及小市民紛紛兌換美鈔,買入外幣。漸漸,一些商店以美元售貨,拒收港幣,再跟著,演變成市民爭相搶購食物及日用品,銀行傳出倒閉謠言,匯率急瀉如注,由一美元兌五點八港元,跌破六元、七元、八元、九元,甚至一美元兌九點六港元的歷史性低位。連串的負面消息震撼全港,人們信心崩潰,如末日降臨,港府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以穩定港元。港府透過抽高最優惠利率,從十三厘提高至十六厘,終於將港元穩定在一美元兌八港元左右的水平。八三年十月十五日,港英政府宣布建立以美元為本位的聯匯制度,自此,匯率維持在「七點八」的水平。

香港經濟為外向型,每年對外貿易總值超過GDP的兩倍,海外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本地市場。由於美元具有國際儲備資產和國際貨幣的重要地位,並且是香港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因此聯匯制為香港提供了穩定的貨幣支柱,減低進出口商的外匯風險。同時,聯匯制亦抵減了國內外投資者因政治不確定性所面對的匯率風險,尤其是在九七回歸之前﹐與美元掛鉤令投資者對港元有了更多的信心。

但畢竟美國只是香港主要貿易夥伴之一,而聯匯使香港的進出口、投資和消費、利率、貨幣供應以及匯市、股市等過分依賴美國市場,令香港自身經濟桿的獨立性和調節能力受到限制。當美元疲弱時,如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初,港幣受到拖累﹐從而導致通貨膨脹。而當美元堅挺時,香港成本高企,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出口貨相比,港貨在價格方面欠缺優勢。另外﹐九七年之後﹐東南亞各國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金融風暴的影響﹐大多表現在貨幣貶值和資產價格下跌等方面。而香港由於採用聯係匯率制﹐所以經濟滑坡主要以資產市場為通道﹐表現為樓市和股市價格下滑。至今﹐香港的房地產價格下跌了60%﹐恆指下挫近一半。

聯係匯率制無疑對香港的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也在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中暴露出許多不利之處﹐這些弊端在現時以高失業率、持續通縮以及長期財赤為特征的經濟環境中成為經濟復蘇的障礙。

要不要堅持聯匯制的問題一直是市場爭議的熱點。可不可以取消聯匯﹐讓匯價下調去加速經濟的調整﹐加強香港的競爭力。不過說來容易﹐實行中可能會有很多不明朗因素。首先﹐讓我們試想一下﹐解除聯匯制後﹐到底會給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其中﹐有三種可能性結果﹕一﹐港幣保持穩定﹐甚至升值﹔二﹐由於投機活動和市場恐慌性拋售﹐港幣在短期內貶值40%﹐在長期有所回調﹐維持在20%的貶值水平﹔三﹐像阿根廷一樣﹐發生劇烈動蕩﹐匯率持續下跌﹐外資撤走﹐投資者對政府失去信心﹐市場一片混亂。三個結果中﹐結果(二)聽起來比較合理﹐結果(一)卻過于樂觀﹐可能性近乎于零﹐而結果(三)雖然過于悲觀﹐但不無發生的可能性。因為﹐一旦解除聯匯制後﹐如果香港沒有一個真正獨立和高信譽度的中央銀行做市場的穩定和協調工作﹐人們將會對政府制定貨幣政策的能力產生質疑﹐到時產生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本人同意﹐應在九七年前﹐香港經濟比較繁榮的時期﹐解除聯匯制的看法。但是﹐事過境遷﹐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下﹐要邁出取消聯匯制這一步﹐的確需慎之又慎﹐因為我們沒有機會走回頭路。除了考慮短期效應外﹐更要研究長期影響。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