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
投資策略

張仁良、劉洋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研究生

2002-10-23
星期三
 

上一篇
歐亞帶出民企信心危機的啟示

 

連日來,歐亞農業事件傳聞四起,加之此前的格林柯爾事件﹐極大的打擊了投資者對內地民企股的信心,超大農業等眾多內地民營上市公司股价隨之紛紛下挫。可以說,內地民企股近期正經歷一場信譽危机。反思民企股所遇的困難,諸多因素值得研究,除了保荐人的誠信問題,香港現有的上市評審環節亦受到質疑。

內地民營企業多是採取家族式管理制,最初的資本積累是封閉式的﹐即使改制為上市公眾公司,短期內也很難徹底完善公司管治。所以﹐很多民營企業海外上市以后,雖然短期內達到了上市要求,但在企業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卻無法完成質的飛躍,在公司長期運行過程中,公司管治結构就相對滯后了,這樣導致一些企業出現問題。內地民營企業作為香港股市的新生力量,香港投資者對其認知度不高,要建立市場的深度信任感,就必須依靠其長期的勤勉經營和不斷的完善公司治理結构。

其實﹐一個成功的證券市場必需具備三個方面的要素﹕一、高質素的上市公司﹐二、強有力的監管框架﹐三、誠信的專業人員(主要指會計師、核數師、律師和分析員)。也就是說﹐除了上市公司﹐監管當局和專業人士亦在金融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證券市場以中小投資者為主,他們一般只注重短期回報,而不關心上市公司的管理問題,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投資銀行的分析報告。並且,據調查顯示,不少機構投資者都會參考這些分析報告,以作投資決定。但是﹐通常提供分析報告的投資銀行會與其報告所涵蓋的公司有生意往來,另外投資銀行分析員的薪酬又與投資銀行的業績掛鉤,因此就產生了潛在的利益衝突。而對于新上市的股票﹐招股書就成為了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主要參考文件。但是﹐新上市公司的保荐人在向公眾披露其信息的同時﹐亦要負責做好其上市前的「包裝」工作﹐使其滿足上市條件﹐因此利益衝突問題又在所難免。上市招股書的「水份」有多少﹐就見人見智了。

廣大投資者具有知情權,他們需要知道市場的發展變化。然而﹐在目前投資者成熟度較低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對外界信息的鑒別和篩選能力。因此﹐在訊息不完全、不對稱的市場中,市場專業人員能否做到「誠信」二字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專業人士披露的訊息都不可靠的話,那麼一般的投資者還能通過什麼渠道來獲得真實準確的信息呢。不過﹐雖然投資者教育很難在短期內實現﹐但是中小投資者仍要努力提高自我風險意識和積累經驗教訓﹐在投資之前做足功課。如果看到一家平凡無奇的公司﹐卻創造出一年之內幾十倍甚至超過一百倍的盈利增長﹐就不要再落入它的圈套。

另外﹐監管當局能否建立有效的監管機製﹐能否确保只有符合要求的上市申請人才能進入市場、并對市場异動進行及時的調查和對爭議事件進行合理而及時的裁決﹐也對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投資者的利益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香港證券市場的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其主要職能是篩選和批准合格的來港申請上市的公司﹐它的監管機製是否有效直接影響了在港上市公司質素的高低﹐並影響了香港證券市場的信譽地位和投資者所面對的市場風險。同時﹐監管當局還要負責確保中介機構、專業人員的誠信度﹐其中可以通過法律制度安排對他們進行制約。證券市場就象一個充滿機會和誘惑的博弈場所﹐如果沒有有效法規的約束﹐監管機製將顯得無力。本人認為在中介機構欺騙投資者的個案中﹐處理方式可以規定如下﹕輕者﹐在問題發生後幾年內不可以再參與中介業務或是被除牌﹔重者﹐則要負上法律的責任。只有這樣﹐才可以重建投資者對上市企業、中介機構以及整個證券市場的信心。

近幾年來﹐內地民企赴港上市持續升溫﹐它們大部分借香港為國際融資平臺﹐進而提昇市場競爭力﹐走上國際化路線。對于香港來說﹐吸引更多的外地企業來港上市﹐亦有助于活躍市場及鞏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我們不能忽略這一點﹐即保證上市公司的質素才是香港證券市場提昇國際金融地位的關鍵。上市公司的素質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如果一個證券市場擁有大量高質素的上市公司,就會吸引資金的流入,促進市場的繁榮;相反,如果一個市場充斥著大量的劣質上市公司,不僅會減少交易量,還會降低整個證券市場的信譽度,導致無法吸納優良的公司來此上市。因此﹐在歡迎內地民企來港上市的同時﹐監管機構亦要以保護投資者利益和香港金融中心的聲譽為首要任務。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