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ulty of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Date 2010-10-12
Time 12:30 - 1:30
E-mail mit@ied.edu.hk
Tel 2948 7824
Venue D1-LP-02

Enquiry

摘要:

 

德國數學名家克萊因 (Felix Klein, 1849-1925) 曾經說過:「大學新生入學一開始就發現他面對的[數學]問題好像跟中學裏學過的東西一點也沒有聯繫,自然他很快便完全忘記了中學裏學過的東西。 畢業後他當上了教師,突然發覺自己被要求依循老套的方法講授傳統的初等數學。由於缺乏別人的指導,他難以辨明當前的數學內容和他曾學到的高等數學有什麼聯繫,於是他很快便接受這套由來已久的教學方式。他的大學數學教育頂多成為一種愉快的回憶,但對他的教學毫無影響。」這段話帶來另一個問題「曾經修讀高等數學而且成績優異的學生,是否一定成為一位優秀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呢?」從講者的教學經驗中得來的答案是「不一定」,但為什麼不一定呢?要成為一位優秀的中小學數學教師,須要具備怎樣的眼光和見地?須要擁有什麼數學學識?講者試圖指出中小學數學教師也須要進行數學研究,但這種數學研究與一位數學工作者從事的研究雖然精神相同,內容及性質均有別,因為中小學教師必須運用學生懂得的語言去解釋,也必須照顧到學生的學業程度和知識背景。本講座將舉出一些課堂事例,以闡明以上提出的論點。

 

蕭文強教授簡介

 

蕭文強早年於香港大學理學院主修數學及物理,畢業後負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有如喬叟著作的《坎特伯利故事集》書內對其中一位朝聖旅客的描述:「開心地學,也開心地教」,在2005年退休前他開開心心教學逾三十載,退休後他繼續享受學習與教授數學的樂趣。他發表過一些在數學、電腦學領域裡的研究論文,但發表了更多關於數學史及數學教學的文章,並且著作了幾本普及數學書籍。對於如何把數學史融會於數學的教與學當中,他尤感興趣;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積極參與一個名為『數學的歷史與教學』的國際團隊的工作及活動。最近幾年他把大量時間精力投放於設計及教授一個通識課程,題為「數學:一項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