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霍艾蓮教授
教育基礎學院
教育心理及輔導與學習支援系訪問學人
背景
要重整教育制度,由集中把弱能學童融入一般學校,轉為更全面的全校參與式的全納教育,我們需要兼顧不同類型學童的需要。這些學童可能各有特殊弱能;或者文化背景迴異,屬於不同族裔及社經階層;他們可能是資優的天才,也可能是種種原因而受忽視的邊緣青少年。
霍艾蓮教授在研討會上分享她對本地推行全納教育的建議。
融合教育在本港的發展
本港的融合教育運動方興未艾。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年,教育統籌局曾委託本校進行一項融合教育先導計劃的評鑑。按該評鑑的結果,政府建議推廣全校參與式的融合教育,以照顧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至二零零三年,本港共有一百一十七所學校參與融合教育計劃。二零零四年,當局推出新的撥款模式,另有一百六十九所小學加入,共同建設全校式的融合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