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簡介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0年1月,設現代漢語、近代漢語、古代漢語、漢語方言和歷史比較語言學4個研究室和1個《語言學論叢》編輯部、1個基地資料室,是中國內地最重要的中國語言學研究機構。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依托北大語言學科的整體優勢,團結海内外的語言學研究力量,力爭在學術研究、數據建設、人員管理、交流互訪、人才培養等各方面不斷進步,努力把基地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國際一流的漢語語言學研究信息資料庫、國際一流的漢語語言學研究學術交流中心”。

 


聯合講座

語言學名家學者聯合講座:逼問推論和反問句否定意義形成機制

反問句以一個疑問句形式表達對疑問句命題部分的否定,這種否定意義是如何產生的,過去的研究從疑問句的語用嬗變(疑問功能減弱)、量準則(疑問句的否定答案信息量更大)、語境條件限制的說話人主觀期待以及疑善信惡、疑有信無、疑正信反原則等角度來解釋。這些分析推進了反問句形成機制的研究,但仍未清楚地揭示反問句否定意義的產生機理。本文認為,反問句的否定意義是逼問推論帶來的語用意義,即說話人自信疑問句可能答案選項集合中的任何答案選項都是不成立的,說出這個疑問句逼問對方,迫使對方在檢視所有可能答案後無法回答,不得不推論出疑問句的命題部分是不成立的,從而得到否定意義。逼問推論說可以解釋為何反復問句沒有反問句的用法,也可以解釋反問句與否定句在語義上的差異。

日期: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

時間:10:00am - 12:00pm (UTC+8 香港時間)

形式:ZOOM線上講座

 

語言學名家學者聯合講座:從口語語料庫探索演變中的語言——以《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爲例

探討語言的歷時變化,其中一個常見的現像是新舊形式的交替或者並存。不過更有意思的是, 在一些即時的口語材料裡面,我們會找到混合現象(hybrid), 就是新舊形式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句子裡,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合語法(indeterminacy) 的句子。這些例子很少出現在文獻材料,尤其是教科書材料,但是在口語裡,演員/說話人脫口而出,反映兩種句型在語言中並存,處於交替更新之間,正好為語言演變提供確實的證據。我們將以《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裡的中性問句為例,討論口語語料反映語言使用的狀況。

日期: 2021年12月16日(星期四)

時間: 2:30am - 4:00pm (UTC+8 北京時間)

形式: 騰訊會議

 

 

 

 

 

 

 

 

 

 

 

 

語言學名家學者聯合講座:漢語對話句中有關聽者的描述方式的一項歷史變化及其背後的原因

對話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活動形式之一。如何有效地真實地描寫或者記錄一個對話活動,是語言表達的一項重要任務。講者將報告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討論漢語文獻語言在描述或者記敘一個對話時,指稱聽者或者説話對象的稱謂詞的句法位置的歷史變化及其原因。

日期: 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北京時間)

形式: ZOOM 網上視像

 

 

 

 

 

 

 

 

 

 

 

 

語言學名家學者聯合講座:語音對應與概率計算

語音對應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基石,如何確定語音對應牽涉到如何區分歷史分化與語言接觸以及偶然匹配。從概率計算的角度來看,語音對應的確定首選需要考慮排除偶然對應的干擾。通過回顧前人的研究,根據瑤語聲調比較的實驗,一種基於聲調實際分佈的概率算法可以用來排除偶然對應

日期 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日期

時間:上午10時至上午12時(北京時間)

形式: ZOOM 網上視像

© 2020 香港教育大學。版權所有。最後更新日期: 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