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AI) 的發展一日千里,繼ChatGPT 聊天機械人程式於 2022 年 12 月推出後,今年1月,來自中國以低成本開發的AI高級推理模型DeepSeek-R1橫空面世,震驚歐美科技世界。最近,深圳初創公司EngineAI先後發表視頻,他們的人形機械人PM01不單能完成超高難度的前空翻動作,著地穩健輕盈,更能在公園跑步。杭州宇樹科技 (Unitree) 的H1和G1人形機械人能做出舞蹈和類似武術的動作。據聞美國即將推動一項國家機械人戰略,以推動美國公司在開發下一代機械人的全球競賽中脫穎而出。
當我們對AI的發展前景甚為樂觀與興奮時,在去年底,OpenAI 推出的大型語言推理模型o1就曾在測試期間,暴露出自保和欺騙行為,在被質疑時選擇隱瞞事實,甚至試圖關閉監控機制。當AI技術與機械人技術及產業深度結合,不單能大量取代人力,會否有一天像20年前的科幻電影《智能叛變》(I, Robot, 2004) 般,機械人可以獨立思考,並違背開發者的意願,讓人類身處在危險之中?
在大國科技競賽中,我們急於訓練AI變得更人性化,能深度學習、思考和決策,在越來越多的日常以至複雜任務中,為人類解決問題。從「學習人」到「超越人」,AI有機會更接近擁有人類心智,除了具有勞動價值(取代人力),還可能為我們帶來情感價值(取代關係)。最終,AI會「進化」至超越人類,奪取主導地位嗎?AI會成為神嗎?
2月12日,香港大學Faith and Global Engagement請來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露絲·奧克迪吉 (Professor Ruth Okediji),主講 "GOD and AI: WHO’S IN CONTROL?"。講員也兼任Faculty Director of the Harvard Program on Biblical Law and Christian Legal Studies。作為一位基督徒學者,她的研究範圍涵蓋創新政策、數碼經濟、全球知識治理、知識產權保護 (IP protection) 與人類繁榮之間的關係等。
上帝和AI,誰會掌控未來?我們正處於十字路口。Ruth說她沒有預設答案,答案是由我們來選擇。「人工智能」並不新鮮,它已經存在很久了。自上世紀50年代起,計算機科學發展迅速,開始以數據集來解決問題,深度學習使機器能夠模擬人類的思維。至今,AI正以高水平加速發展,使機器能夠進入公共及個人領域,在無需特別提示下,高度自主作出決策。相信在5到10年間,不少高端工作可能已不需人來做了(Meta董事長朱克伯格早前便說:他們可能今年會以一個中級AI工程師來編寫程式碼,以取代部分程式設計師),世界將肯定與今天截然不同。
為何這麼多人擁抱發展AI?Ruth認為這反映出人類在改善世界狀況方面是多麼不滿和失望。諷刺的是,科技愈快速進步,人的不滿情緒也越深。哈佛大學 2023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人口有心理健康問題,對未來的恐懼、抑鬱和自殺的比率正在增加,跨越文化的全球幸福感正在下降。我們急於採用AI,部分原因是我們對那些奪走我們快樂的事情感到無能為力。科技是個虛假的神,它讓我們感到強大,給我們一種能控制一切的錯覺。AI可以帶來新的藥物、提高農業生產、增加市場收益、但它沒有承諾給人類超越物質生活的幸福、愛和對美的讚嘆,而這些才是人類社會繁榮和真正快樂的標記。
在世界各地,無論科技應用是多麼普及抑或落後,人們擔心的事情也相若,使我們焦慮、絕望、恐懼和沮喪的事情也相似。在通脹之下,我能負擔得起生活所需嗎?我去某個地方時會安全嗎?我的孩子會健康成長嗎?我有可能過美好的生活嗎?我們都有共同的人性,我們都有同樣的恐懼、對未來的擔憂。
當然,AI可以帶來很多好處。AI能讓我們建設智慧城市,享受智能家居的方便,但AI沒有能力解決罪性對我們的影響。社會依然破碎,國與國、人與人的關係仍然破裂,愈來愈多人感到孤獨和被遺棄。所以問題不是AI是好是壞,問題在於我們人性的墮落,AI不會亦不可能成為我們的救贖。
身為世界公民,人類社群的一員,有什麼是我們應該承擔的?我們應該關懷老弱傷殘者嗎?我們應該對失業無依者伸出援手嗎?我們應該關心環境和氣候變化嗎?我們會致力於社會的公平公義嗎?有什麼是我們生而為人的責任而不能拱手讓給AI?人之所以是人,有什麼部分是AI不能取代的?若AI能替我們做更好的決策,取代我們教養孩子和照顧父母的職責,甚至代我們作出道德抉擇,我們在世界還有什麼價值?信仰對於思考這些問題至關重要。
「人類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情緒感受保留在舊石器時代,
社會的結構制度依然像在中世紀般,然而我們卻擁有和上帝一般的科技。
這是非常危險的,現在整體來說已經接近危機臨界點了。」
美國社會生物學之父 威爾森 (Edward O. Wilson, 1929-2021)
上帝宣告我們是按照祂的形象創造的,我們是被愛的,被賦與管理世界的責任,被呼召去愛我們的鄰舍。人類的不完美是人類歷史故事的一部分,它提醒我們要努力按照上帝的形象來創建社會,追求美善;它提醒我們彼此之間的不足和需要。Ruth在總結時指出,我們的焦點不應放在AI的能力最終會否超越人類,最迫切的問題乃是——我們將如何利用AI?我們會把AI放在生活中什麼位置?限制和監管AI的法則和措施是什麼?如何執行?人類面對人性的不完美,只能憑藉上主的恩典和祂所賜予的信心。而我們擁有上主的形象這事實,要求我們選擇依從上帝——愛我們的那一位。
上帝和AI,誰會掌控未來?端乎於我們對人性的認識和理解,與及人類的選擇。如果人工智能的最終發展方向,是取代人類「拙劣」的思考而作出「完美」或起碼「最佳」的決定,我們就否定了人性的完整價值。究竟我們選擇「敬拜」上帝,還是「敬拜」AI?我們應該在AI科技每一步作出跳躍之前,作出誠實反覆的詰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