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在不同媒體接收不下數十甚至過百條訊息,相信大家也從群組收到不少配以美麗圖畫的聖經經文。今天我就收到「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壹五14);「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詩一O三11);「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 經歷試煉。」(徒廿19)。這些極為簡短的經文節錄在我們急速的生活節奏下,或許有一定的鼓勵、安慰和提醒作用,但若以此作為每日靈糧取代研讀聖經,只吃奶不吃乾糧,必然導致「營養不良」,實難以在屬靈上長大成人(參來五12~14)。
再者,節錄經文符合現今的「妙語/金句」文化 (soundbite culture),濃縮的意涵令接收者經常忽視經文的歷史處境、上下文、背景含義及整體教導,只求立時得到幫助,無心理解經文背後的真意。作為傳道牧者,我更要經常謹慎「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下),避免隨手引用經文支撐自己的意思。
在這浮誇膚淺的世代,我們更需深入理解並尊崇上帝的話語。上主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有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預備我們行善的功用。(參詩一一九105;提後三16~17)所以,要小心有否斷章取義地按己意將自己的需要「讀進」經文裏,而不是將經文按聖靈的啟迪「讀出來」。以下列舉一些常被誤引的經文及其上下文背景,豐富我們對經文的認識,希望我們應用或以之鼓勵他人時多加留意。
-----------------------------------------------
現今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
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四14)
要鼓勵別人不再猶豫,把握機會下決定,或勇往直前,我們會說:「機不可失,一切準備就是為今天啊!」。事實上,以斯帖的故事並非迪士尼公主的童話,而是一個瀕臨滅絕的民族藉著一位勇敢的女子而得蒙拯救的故事。當時波斯王亞哈隨魯安排美貌的處女「入宮試鏡」來取代他現任的王后。以斯帖被選中某一個晚上入宮過夜,看看她是否能取悅國王。結果她以性和溫柔征服專制君王,蒙寵愛成為王后,現在卻要冒著失去地位和生命的風險去保護自己的族人免被殺戮滅絕。我非常懷疑我們在這「機會」之下會作怎樣的決定。然而,每節經文都具有啟蒙和鼓勵的力量。這節經文提醒我們,就像以斯帖一樣,每個人的生命在上主的大圖畫中,也有其獨特位置和目的。
神要祝福我.讓我得平安
「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
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廿九11)
當我們或別人遭到禍患或奴役,面對難以理解的困境,我們就以上主的本意是賜下平安,作為堅持下去的力量。以信心投靠上主本是無可厚非,但關鍵在於這句來自耶利米代耶和華發出的預言,其實是針對下一代的,被擄者的歸回不會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發生,因此他們需要在巴比倫建立新的生活。「爺爺,你可能撐不下去了,但我為你們的孫輩準備了一個計劃。」如果你正在水深火熱之中,毫無希望,這封從耶路撒冷寄到巴比倫被擄群體的信,對你來說是否一個好消息?聖經從來沒有繪出一幅鳥語花香的圖畫。理解經文的背景後,我們明白無論今天看起來多麼黑暗,上帝對我們的未來始終都有計劃。今天,我們的指望就是與耶穌一同復活,永遠住在基督裏。
只要倚靠神.我無所不能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
在展開新計劃、面對新挑戰之前,我們需要強大的正向意念。但這句偉大的人生箴言,可能是被濫用最多的聖經經文。保羅寫這封信時,就在這句著名的經文之前談到知足。他經歷過多次海難、被毆打、被監禁,被出賣;他說他深知在人生最低谷時是什麼滋味,但他卻可以知足。他因著耶穌的大能而不感缺乏。靠著基督加給他力量,他凡事都能接受而不抱怨。換句話說,「即使事情不如意,我也能知足,因為耶穌賜給我力量。」 這並非是面對考試或資源不足,或在敵人面前的吶喊,而是在憂患、感到挫敗或孤單時也要知足。這節經文是聖經裏一節精要有力的肯定句,不是說不要用它。只是如果我們用它來鼓勵球員在一場足球比賽中爭勝,那就有點像移花接木了。
傷我眼牙者.以眼牙還之
「若有別的傷害,就要以命抵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出廿一23~24)
信徒時會錯誤地引用經文,但不少人也會將聖經斷章取義,特別在暴力或仇恨出現時,把這段經文解讀為對等報復的合理性。理解舊約經文的背景和整體的教導至關重要。這一節的上文是:「人若彼此打鬥,傷害有孕的婦人,以致胎兒掉了出來,……」所以這律法旨在保護孕婦及其胎兒。傷害鄰舍以致殘疾也要受對等刑罰(參利廿四19~20),這對意圖傷人的,有遏制作用。(參申十九20)在古代未有完善法制時,人會用私刑解決紛爭,而仇怨亦會加深。審判官會根據這律例確保刑罰不會過輕或過重。到新約,耶穌給予應否「報仇」更高的標準。(太五38~39)基督徒活在愛和恩典之下,不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全律法和眾先知教導的總綱,就盡在愛主和愛人如己了。
-----------------------------------------------
事實上,任何經文本身都可能被斷章取義,被用來滿足某些人的目的,幾百年來一直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信仰中存在一些異端或假教派。然而,正因如此,我們必須研讀聖經,聆聽所傳講的內容。我們不能只是聽道,也必須親自與神的話結連!要分辨真理。每段經文都可以有多重意義,聖靈保惠師會藉我們謙卑受教的心靈、集體的研讀,讓我們曉得祂話語的真理。
我們仍可每天繼續轉發不同「金句」來給自己和別人鼓勵;多裝載神的說話在心中是好的,讓聖靈使用祂的話在適當時「叮醒」我們。只是查考聖經是不可或缺的屬靈紀律操練,切勿利用聖經來服務自己――輕率地發出「廉價」的鼓勵和祝福,或不求甚解、望文生義的提醒或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