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in April 2023

 

       
返回『中心主任的 每月分享』

 

岑樹基牧師
2023年4月

(學生與認信的距離 )

校園是一個奇妙的地方,老師各有學養性格,組合一起施教;學生來自不同家庭,在互動中學習成長。這一群人本來互不相識、年齡不同,生命的歷程有別,卻因著學與教的共同目標,結成了共同體,學生在校園裏渡過人生重要的幾年。

在校園這個大舞台上,角色繁多,每天上演著大大小小的劇目,喜劇當然最令人樂見,鬧劇甚或悲劇也並非絕無僅有。學校要面對家長的托付、辦學團體的使命,以至社區的期望等,關係錯縱複雜。不過,師生互動最核心的價值應該是愛、尊重和信任。

由於師生身分角色不同,出於愛的行為亦有不自覺扭曲的可能。在制度中,老師被賦與施教的權力,學生須在校內接受指令、出席課堂、參與活動等。然而,在正式權力之外,老師也有非正式的權力──包括擺布、強制、奬懲、知識和魅力等。校園牧者也有近似的道德權威。

這令老師在握有並行使這非對等之權力時,即使是出於良好的動機,以愛出發,也要以同理心尊重學生,不能有意無意漠視學生之意願或感受而使之屈從。就以最近一齣本來一致好評之校園紀錄片為例,因導演及校方(長輩)對被拍攝者(年青「主角」)的溝通、對等尊重及敏銳度不足,公映數天就因當事人公開反對,急於煞停,十分可惜。

這讓我想起不少教會辦學,其全人教育理念皆蘊含向學生傳揚福音,引領學生認識並歸信基督。「使萬民作門徒」,於委身的信徒來說,正確不過。「他願意人人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提前二4)然而,耶穌不以神子自居,反倒虛己在十架上犧牲生命。祂以言說道明天國真理,以捨己之愛來呼喚我們踏上跟隨之路,期間沒有脅迫,一切出於自願。

我曾擔任小學校牧多年,多次分享福音信息,深深明白傳道牧者及熱心的基督徒老師是多麼希望學生決志信主。我們希望如使徒保羅般,憑著上帝的能力爭戰,「攻破……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高壘,又奪回人心來順服基督。」(林後十4~5)這份在學校搶救靈魂的心,可以去到幾盡呢?我曾見有學校宗教組在周年計劃中,其自評以聚會決志人數作為成效指標。有些學校佈道會邀請的嘉賓講員或佈道隊在呼召環節用上大量情感或心理原素,配以濃烈的群眾氣氛,學生在觸動下就表示決志了。

近來看到一個頗受歡迎的中學生page,有同學分享自己一次不安的經歷,題為「傳教可唔可以理吓別人嘅感受」,引來不少人回應和討論。話說該同學指在小學時曾被老師以「恐嚇」方式傳教,令他對信仰反感。後來升上中學在一次聚會中,少年半推半就下被牧師急速為他決志,立刻被其他人「勁熱情地擁抱」,教他感到異常忐忑和後悔,自覺未ready成為基督徒,好有壓力。

福音書記載一個年青的官跑來找耶穌,跪在他面前求問承受永生之道。(參路十八18~23;太十九16~22)耶穌見他從小已遵守誡命,是自律和敬虔的人,看著他,心生愛意。讀到這裏,心想若這人被耶穌接納,理應是作門徒可造之才,耶穌卻要求他變賣所有分給窮人,然後再來跟從。耶穌沒有「多一個得一個」,及至這青年聽後臉色變了,憂憂愁愁地離開,耶穌也沒有「割價」請他先留下來商量商量。

救恩是重價的;決志一刻,要清楚付上什麼代價。因此,在校園處境中,老師或牧者與年輕人佈道,談信仰,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須要留意:

1. 校園日常及老師牧者的言行要與福音相稱。

2. 抓緊機遇談道卻謙卑開放讓聖靈自由引領。

3. 要將福音以學生適齡能理解的語言來說明。

4. 福音聚會不利用群眾氣氛來強加情緒壓力。

5. 意覺有否以無形的威權催逼學生受壓回應。

6. 要申明決志是一個情感與理智兼重的決定。

7. 清楚闡述決志要付的代價及之後成長之路。

8. 須有清晰明確的陪談及信仰成長跟進配套。

9. 信靠神的工作而不以決志人數為成敗指標。

10. 青少年重視朋輩關係反覆不定也在所難免。

青少年仍在探索個人成長方向的階段,在熱切感動下決志,也會因認真重視這決定而感到不安,此時我們更應留有空間,理解並善意陪伴同行。校園內,學生能否感受到被愛?個別差異是否被照顧到?老師牧者是否樂意親近同學?這都使所傳的福音變得真實。我確信聖靈的工作,也相信少年人因師長牧者真誠持續的關懷,流露基督的愛,會促使他渴慕神的話、渴慕更深認識神。至終,信仰要有個人與上主交碰的經驗,才會成為長久的認定,踏上委身之旅,校園福音工作因此也真正能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