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in December 2022

 

       
返回『中心主任的 每月分享』

 

岑樹基牧師
2022年12月

(食咗飯未?飲咗湯未?)

「今晚返屋企食飯喎!留咗飯俾你!」

「唔食飯都嚟飲湯喇,冇啖湯水唔得架!今晚雪梨無花果百合煲豬腱,放喺雪櫃,你記得叮返熱佢飲喇吓!」

曾幾何時,年青一代嫌阿媽煩,會出門時敷衍一句「得喇得喇!」帶上門便出去。現在自己年紀大了,媽媽的健康與體力更是非比從前,我再不能飲到她的巧手靚湯了。原來,所謂「家的味道」,早已和飯桌上食物的香味香氣,與家人圍坐傾談,形成了影像深深印在腦海。

中國人的飯桌,盛載着太多難以言喻的情感。可是,俗語有云「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卻是現今不少家庭的寫照。這幾年因著社會劇變與疫情,不少家庭老少分隔離散,亦因生活及工作艱難,要同枱食一餐飯並不容易。就算可以,大家有時都心事重重,未必開懷。

在低迷的社會氛圍下,最近幾名新晉導演加上編劇們的努力耕耘,為香港電影開創一片天地。貼地感人的故事、資深實力派演員和年青一代藝人的化學反應,造就出多個千萬票房神話成真,「香港製造」仍然不死。從《飯戲攻心》到《過時.過節》,兩個故事皆以傳統家庭倫理、家人的恩怨糾結如何疏理為主題,同枱食飯羣戲激發起衝突,由火爆高潮再回落至流水潺潺般的無言憩逸,讓人想起一家人「齊齊整整」地食一餐飯,最重要的不是人數或組合,而是大家真正珍惜對方在自己生命中佔有的位置,好想和對方分享或分擔彼此。冬至飯滿桌子鮑參翅肚,也不及大家談笑風生,開懷暢談來得可貴。

聖經明言:「有愛,吃素菜,強如相恨,吃肥牛。」(箴十五17)。英文信息本(MSG) 就更傳神:"Better a bread crust shared in love than a slab of prime rib served in hate."(筆者試中譯為「在愛中分享的麵包皮,比在仇恨中上碟的一客高級牛肋扒更佳。」)這正道出飯桌上擺上的,重要的是愛,而非食物的美味。廣東話「食咗都背脊骨落!」,就描寫出雖然大家勉強同席,心中卻是早有化不開的隔閡,縱有交談,也是單單打打,骨鯁在喉。

********************

耶穌出來傳道以後,聖經並沒有記述他返鄉與家人吃飯,反倒和門徒出席多場飯局。他看那些願意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他的家人。(參太十二46~50)這些飯局,讓我們看見「一同坐席吃飯」的真正意義。

耶穌喜歡和稅吏和罪人坐席,從不鄙棄他們。(參路五29、十五2)他也會到見解不同、虛有其表的法利賽人家裡吃飯。(參路七36、十一37~54)席間他毫不諱言地指出同席者的錯謬。又有一次,耶穌明知受到窺探,仍從容赴會,藉吃飯交談,以比喻和教導,講論上主對救恩的心意(路十四1~24),而這一章可說是「飯局篇章」了。

出席飯局,在耶穌來說更是要表達恩典、接納與包容。(見路十九1~10)從撒該接待耶穌(應該也包括隨行的門徒)得見,我們的主在「被接待、吃飯」的時機中,教導旁人正確的神人關係、也表明人與人彼此饒恕、真誠互相款待的標準。

耶穌享受愉悅的飯局,特別在心靈憂悶的日子(預備上耶路撒冷受難),他在伯大尼到了痲瘋病人西門家裏坐席,這西門可能是耶穌曾醫好的病人。能在被真心接待的環境中,與無須多加防範的人一起,情感可以安然放鬆流露,感受祝福,還接受香膏的禮讚,這實在是耶穌在艱苦中最大的安慰。(參可十四3~9)

然而,耶穌在上十字架前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飯局,卻在被出賣之夜上演。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在預知的陰謀下與背叛者同席,那夜,耶穌仍服侍猶大,為他洗脚。

「我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但是要應驗經上的話:『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事情還沒有發生,我現在先告訴你們,讓你們到事情發生的時候好信我就是那位。」(約十三18~19)耶穌引述的,是大衛在病榻中的祈禱:「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信賴、吃我飯的人也用腳踢我。」(詩四十一9)大衛隨後的禱告,乃是求上主憐憫使他好起來,好去向仇敵報復!也以此來證明上主喜愛他。(參詩四十一10~11)

耶穌超越大衛,並没有在席上反擊,在門徒追問之下才以蘸餅來暗示出賣者的身份,留下最後一線讓猶大回轉的空間。席上,耶穌以餅和葡萄汁立了新約,還吩咐「神家裡的人」以後要如此行。(參林前十一23~26)自此,跟從基督的人,就以此筵席為標記,同領餅杯來見證我們是主內「一家人」,也以互相甘心服事,作為「同枱食飯」彼此合一精神的延伸。

「食咗飯未?飲咗湯未?」 重要的不再是吃什麼、喝什麼,是否「齊齊整整」,而是其中蘊含着的,是愛語叮嚀、無微不至,還是言不由衷,甚至暗藏殺着。

「愛,不要虛假。惡,要厭惡;善,要持守。 愛弟兄,要彼此相親相愛。尊重人,要彼此爭先。」(羅十二9~10,新漢語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