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教育學院年報邀請校長與編輯小組以友情「對話」的形式作年終回顧,反應良好,是以編輯小組今年再與校長深入訪談。
 
問: 您會怎樣形容二零零四至零五學年?
答: 這是香港教育學院重要的一年,其間,我們達至了好幾個學術發展的里程,同時又處理了好幾個關乎全學院的關鍵課題。

學術方面的發展包括:
持續嚴謹地提升課程水平,並拓展課程的種類。
二零零五年九月起推行新的學術架構,以突顯年前獲授的自我評審資格。
率先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發展深入協作,這一點我稍後會再闡述。

首先,讓我談談本校的課程。二零零四至零五學年,我們又向前邁進,推出了教院首個教育碩士課程和本港首個全日制的幼兒教育學士課程。前者是本校發展的重要里程,與本港其他大學看齊,我們已不限於提供學士水平的訓練。這個多元化的發展不但豐富了本校的課程,而且使我們能更有效地滿足教育改革給教師帶來的急劇轉變的需要。

其次是學術架構。為了更迅速回應社會不斷更新的需求,我們減省了不少決策單位和管理層次,令政策的制訂和修改更有效順暢。理順架構後,本校的運作便與其他大學一樣:主要的學術和研究發展由全校層面協調,執行工作則由學院及學系層面落實開展。年內,我們還著手規劃了本校的五年策略發展計劃,過程中也諮詢了同事、學生和主要持份者的意見。

問: 為甚麼香港教育學院要與香港中文大學協作?
答: 本校和中大均擁有可以互補的優勢。達成協作,兩所院校將進一步增強實力,為社會提供最優秀的教師教育,特別是中學教師的培訓。首先獲益的是學生,在中大學習相關學科知識的同時,又可於本校接受專業培訓,最後獲兩所院校聯合頒授學位。協作的另一項成果,是在促進本校對研究生的督導之餘,加強兩所院校各自的研究實力。

問: 您能談一下教師的供求狀況嗎?針對目前的情形,香港可以做些甚麼?教院可以怎樣吸引更多學生?
答: 過去數年,普遍認為由於出生率下降,教育界將出現大量冗員,而新教師也難以就業。然而,事實完全相反,我們的畢業生一直保持甚高的就業率,而僱主對他們的評價也非常正面。在香港,教師的需求量並不只受制於學齡人口的升降,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也有深遠的影響,其中包括專科專教計劃、自願離職計劃和單項財政預算制度賦予的招聘彈性等。結果,對小學教師的需求又重新湧現。可惜為了解決人手需求的問題,有些學校又再開始聘用未經訓練的教師。這無疑令人憂慮,因為教育改革的實踐正需要高水平和曾經受訓的教師,而這樣極有可能削弱教改的成效。

 
  進一步惡化教師人手過剩的錯覺,是逐漸消減的教育事業的吸引力。近年,師訓院校難以吸引頂尖的中學畢業生投身教育專業。因此,大家宜考慮借鏡其他地方成功的策略,以吸引年輕人入行。獎學金、減免學費和發放實習酬金等都可以納入考慮之列。

除了「大學聯合課程招生辦法(聯招)」之外,我們正陸續透過其他非聯招途徑和國際招生活動吸引新生。以去年為例,在我們錄取的新生中,非聯招申請者就增加了一倍。這些學生來自不同背景,計有前社會工作者、航機服務員、銀行文員、律師和商人等。他們多元化的背景將成為日後教學事業的寶貴資歷。

招收國際學生是開拓本校生源的另一途徑。現時,本校的國際學生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澳洲和西非加納等國。各種交換生計劃、外地考察和沉浸課程,都讓學生拓寬視野。學生完成這些活動後回港,往往能提高文化意識,對新事物也更易接受。這種多元的發展大大充實和提升了校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