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一冊, 文章七(二零零四年四月)
汪向征、王笑君
基於新課程理論的高中物理立體化教材初探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一、新教材功能定位

新教材課程改革,在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形式上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1]。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既是本次課程結構調整的三條基本原則,又是新課程結構區別于現行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徵[2]。既要承認每門課程的獨特價值,還要讓它們在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貢獻,盡可能體現中學教育階段各學科課程應首先服務于學生發展的功能。舊課程理論指導下的教材內容繁、難、偏、舊, 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被動的封閉的接受式,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發展,也與我們所提倡的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相違背[3]。新課程、新教材、新教法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既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生活,也要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在這種形勢下,一種符合新課程理論要求又能靈活應用新教法的新型教材,成為迫切的需求,也是本次新課程改革對我們提出的新的要求。這種新型教材應該是能有助於改變傳統封閉的接受式學習方式,有助於實施具有開放性、活動性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基於這種需求,我們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教材編寫建議,對新教材的框架進行構想,初步形成一套新教材模式,即集課本、光碟、網站三位於一體的高中物理立體化教材。這種新的教材改變了傳統的教材觀念,使教材的概念不再局限於課本,而是由三種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這三個部分分別從教師和學生熟悉的學習交流方式——課本,到課堂輔助教學用的光碟,再到結合時代特點給師生提供的廣泛的學習交流空間的網站,既繼承傳統方式的優點,又具有傳統方式所沒有的獨到之處。下面分別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Volume 5, Issue 1, Article 7 (Apr.,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