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一冊, 文章五(二零零四年四月)
張慧貞
建構式物理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氣體動力論為例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教學單元實例

教材內容主題

為了提供讀者對建構式教學的特徵有具體的認識,本文以氣體動力論單元的 教學流程作介紹。首先,將簡介此一單元所包含的原理主題,本單元涵蓋課本某一章之全 部,共三項原理主題,個別之授課重點依教學順序簡述如下:

  1. 理想氣體方程式(PV=nRT):學生對其原理概念並不陌生, 對大一物理課程而言,教授之重點著眼於強化同學體會此一定律在熱力學的重要性,在需要的時候具能主動運用此定律,並能正確地做單位換算。

  2. 氣體動力論:探討微觀物理量與巨觀物理量間的關係,如分子平均 動能與溫度之關係。多數學生在中學物理所學,似乎僅侷限於背誦公式計算的層次,未能完整進行 數學推導並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故此一任務即成為大一物理之重點。此重點所涉及公式之數學推導與物理意義之了解,份量與難度都偏高,故此一主題將是本單元 之教學重點。

  3. 膨脹係數:探討固體與液體的熱膨脹現象,因熱脹冷縮之概念在高 中教材即已詳細探討,原理之難度也較低,故此一主題採取「先問後教」的策略,原理之講解安排 在小組討論之後,提供學生檢驗先前所學的機會,以提高課程挑戰之策略以刺激學生之思考(Chang & Bell, 2002)。實施建構式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期望學生不只是能被動地理解所講授的物理原理,也能主動聯想學過之物理原理,應用於新穎的題目情境中。另一方 面,藉由此一主題也可引導學生體會固、液體的熱膨脹原理與氣體之不同點,壓力的變因通常在前者被忽略,但在後者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限於授課時數的限制,此一單元僅允許3×50分的授課時數,在這三節課 中,除了教師講授與示範實驗之外,還包含小組討論與全班對話,以及課後作業小考的時 間。考量教學任務與時數,作者之設計流程與其背後之目標敘述如下,並配合課堂實況之剪輯片段,以利讀者之了解。

 

教學流程與策略

熱汽球 首先,作者以探討熱氣球上升原理為題,引導學生主動聯想到過去所學過的定律:理想氣體方程。此一全班性的對話不僅為了 強化物理概念理解,也具有「暖身」與「聚焦」的功用,引起全班之注意力,並刺激學生回顧先前之熱學知識。此一全班之對話在學生主動說出相關原理:PV = nRT後結束,共花費3分鐘。(片段一)

問題:熱汽球如何提起重物?相關的原理為何?

當熱汽球噴出之氣體溫度越高,則熱汽球所受的浮力應越大、越小、 不變、或無法判斷?為什麼?

接著,作者再花費10分鐘,針對此公式之使用條件與適用單位體制作講 解。

其次,作者的講解則進入氣體動力論,從解釋推導之目標開始,利用牛頓力 學定律, 引入巨觀之氣體壓力與微觀之平均速率之關係,再引到溫度與分子動能、與方均根速率之關係,一系列的理論推導共花費 35分鐘,結束第一節課。

從摘錄的課堂實況顯示,長達35分鐘的數學推導過程,完全由教師講授, 未見師生間的互動,似乎令部分學生逐漸感到吃不消,注意力逐漸降低,甚至有人已趴下 休息,值得教師警惕。(片段二)

第二節課堂由教師帶領同學瀏覽手上講義開始,對前段之數學推導做一回顧 與概念之總結,費時8分鐘,至此,教師的講解暫告一段落。(片段三)

接著,教師穿插一項示範與提問之活動,再度將課堂之重心引至學生,刺激 其檢驗先前學過之數項概念,並強化所學其概念間之統整。首先,作者利用示範器材提 問,引導全班進行對談,但未立即給答,而是進行示範實驗觀察,這段活動用了5分鐘。(片段四)

問題:高矮蠟燭一起在密閉室內燃燒,何者將先熄滅? 理由為何?

此題的解答與封閉盒之體積有關,較小之容器,上下溫差明顯,須利用理想 氣體方程式,以解釋二氧化碳因熱上昇之現象;而若選用夠大之容器,則溫差效應可忽 略,不同氣體密度之差異所造成之影響則會顯現,兩種不同的情境將導致原理與結論的分歧。故本題除強調先前所學概念的統整之外,更驗證了社會建構主義其中一 項重要論點:科學理論並非追求絕對的真理,而是對所探討的情境提供一合適的詮釋,情境的差異可以導致不同適用之理論,以闡述其現象之分歧。

示範與提問之後,接著作者發下預先準備好之題組,共6題(包含蠟燭燃燒示範題)給每位學生(附註1),請他們進行小組討論,歷時20分鐘。過程中,作者巡 視各小組之進展,一方面適時給予提示,另一方面也督導學生用心參與討論。(片段五)

討論進行約10分鐘後,作者抽點其中之數組上台作答。當部分學生上台作 答時,其餘同學仍繼續討論,作者則一方面與小組對話,一方面催促上台做答之進度。(片段六片段)

下課前13分鐘,迫於時間的限制,當部分學生仍在台上作答的同時,作者 開始帶領全班檢討台上之解答,複習較困難之概念並補充相關之科普知識,花費10分 鐘,留下2題尚未討論。(片段八)

最後的3分鐘,則是交代課後需繳交之習題,以及解釋一題挑戰題(附註2)。習題每人皆須繳交,選自課本每章之後的problems,需要基本物理概念理解 與數學推導。而挑戰題則為作者精心開發之題目,難度頗高,需要統整不同單元之概念及多重能力的整合,此種題目是為程度較高,且願意接受更多挑戰的同學所設 計,採自由參加,額外加分之計分法。以本題為例,解釋九大行星大氣組成的規律性,需先將行星依其氣體組成歸納出三類,並統整氣體動力論與萬有引力之兩項原 理。(片段九片段十)下 課後,可見數位學生自動驅前向老師請益,其問題皆為課 堂中所探討的生活化觀念題,顯示此課程似乎能達到誘導學生推理與思考之既定目標。(片段十一)

上述之教學流程共用了2節課,本單元剩餘的第3節課堂時間,則用於講解 剩餘的討論題,並引到熱膨脹係數之原理,共約為24分,以及14分鐘的作業測驗與8 分鐘之講解。

最後,本單元所含三節課的教學流程與重點總結如下表:

表一:教學流程與重點

教學(課堂)活動

主題

時間長度(分鐘)

提問、聚 焦、引入主題

熱汽球之上 升原理

3

原理講解

PV= nRT

10

 

氣體動力論

35

課間休息

檢視講義/ 原理總結

 

8

概念檢驗, 全班對話

蠟燭燃燒示 範

5

小組討論/ 黑板作答/ 介入教學

生活化觀念 題組

20

檢討作答/ 原理回顧

 

10

指定課後作 業

習題與挑戰 題

3

課後諮詢

熱汽球之原 理

 

五天之後

檢討題組/ 原理推導

熱膨脹係數

24

作業小考

 

14

作業考檢討

 

8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Volume 5, Issue 1, Article 5 (Apr.,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