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二期, 第冊, 文章 (二千零一年月)
李揚津
綜合與分科─ 雙軌並行的科學課程模式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四層課程架構

以下所提出的課程架構,是筆者於較早前,在一次跨學科課程研討會上所發表的三層課程架構的進一步延伸(李揚津,2001)。這個架構的前提是認同科學有其社會性及學術的獨特性,因此學科與誇學科的課程設計都有其存在價值。這個架構的取向是在科學科的體系上,建設跨學科的教學主題,連繫各科目範疇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統整學習所得,發展學生融匯貫通的能力。這個架構也適用於其他學科範疇的課程設計,不過本文只討論科學範疇。在這架構下,課程的設計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圖一)。
 

第四層:全面跨學科
(把與專題有關的各個學習範疇的內容作全面整合)

第三層:局部跨學科
(學習範疇之間就個別課題進行協調及合作)
第二層:學習範疇內的綜合
(學習範疇內各科目之間的綜合)
第一層:基礎學科
(基礎科學課題的組織以學科為本)

這個架構的第一層是典型的傳統分科結構,在科學的範疇內,以固有學科如物理、化學及生物為骨幹。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瞭解這些科目的基本概念,研究及實驗技能與,及有關知識在社會上的應用。這一層所強調的,是學科的基礎概念和技能,而非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二層綜合了科學範疇內的相關課題。內容包括了一些橫跨物理、化學及生物的課題,例如空氣與生物、太空探索(太空的物理現象,及人類在太空生活所遇到的問題)等。這一層的取向一方面是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基礎概念,另一方面是要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科學課題如「水與溶劑」,又或者一些學生感興趣,屬於較新發展的科學領域如「太空探索」。這一層所強調的是科學範疇內各方面知識的相關性,與及科學探究技能的共通性;亦會通過闡述科學在生活上的應用,突出科學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課程的設計,主要以學生周遭所接觸到的內容為經,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法為緯,提供有趣味及生活化的學習素材,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概念,訓練學生的探究技能,與及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及正面態度。最終的目的是要裝備學生,使他們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未來公民,同時亦具備足夠能力,以銜接高中的科學課程。

第三層是以第二層為基礎,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科學與社會的關係。一方面讓學生認識科學知識的應用,藉此體驗科學對社會及人類生活的重要;另一方面讓學生初步瞭解科學與其他知識領域的關係。這些領域包括社會科學、個人及道德教育、設計工藝技術等。與第二層相比,第三層課程將科學的學習範圍推向更廣的層面,包括環境,健康及生命的價值,科技及工藝技術等。同時,亦突出了科學與某些學習範疇之間的密切關係,使學生對科學的視野逐步由微觀走向宏觀,開始從較寬廣的角度審視科學問題。這一層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在其個人的認知範疇內,將科學重新定位,為科學賦予新的意義。由於這一層揉合了科學與社會科學、生活及道德教育等學習元素,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上,必需要與這些學科取得合作及協調。

第四層是在第三層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跨學科的廣度和深度,把包括科學在內的更多學科的學習聯繫起來,使能真正地達到跨學科課程的目的。這一層的學習內容橫跨各學習範疇,學習方式則以專題探討為主,更可以問題為導向。課程的重點是提供有意義的生活情境。透過探討,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與該等情境有關的知識,讓學生體驗到生活是需要統合不同方面的知識。然而,這一層課程並非只為連繫不同學科的學習。它的更重要目的,是要達致技能的整合及態度的昇華。技能的整合,是指把個別學科的技能的學習,提升至綜合技能的層次。這些綜合技能,大部份已涵蓋於香港課程發展議會所提出的九種共通能力之內(課程發展議會,2000c)。其中包括研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等。這些技能已被視為適應現在及未來社會的重要條件。透過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學生的視野會得到更大的伸展,也自然促成態度的昇華,使學生在追求個人目標的同時,亦心繫社會群體、國民,以至全人類的福祉。Hurd(1991)指出知識的統合,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範疇學習知識,再藉著學習所得,全面地從多角度審視人類所面對的問題。要實現這種理想,無論在課程的設計或推行上,都需要各科的共同協作,方能把跨學科的教學效果發揮至最好。

以下,筆者嘗試舉出根據這個四層架構而設計的兩個例子,每個例子都包含了一些科學課題,希望能夠突出這個架構的理念,與及說明如何以科學概念為基礎,構建跨學科的學習主題及內容。 

雖然以上例子勾劃了一個層次分明的課程架構,但其實,各層之間是難以絕對明確地劃分的,所以這個架構只能作為課程設計者的一個參照。其精神是讓學生從基本概念及技能開始,朝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因此,只要符合這種精神,課程的具體設計及實踐,是可以有很大彈性的。基本上,上文所勾劃的四個層次都適用於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年級,每一級中的每一科,都可以把四個層次融匯在其課程之內。不同的學習階段可以有不同重點。筆者認為小學的課程可從第一、二層開始,有選擇性地融入小學生所能掌握的基本科學概念及技能。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及技能基礎,即使在任何一級,也可以進展至第三及第四層。課程內容的編排,可以由一些基礎課題開始,逐步發展為一些綜合課題,正如以上兩個例子一樣。至於中學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小學的基礎上,繼續強化第一層的概念及技能,使中學生能夠探討比小學生更有深度的跨學科主題。


Copyright (C) 2001 HKIEd APFSLT. Volume 2, Issue 1, Article 8 (Jun.,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