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管
 

張仁良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

2006-12-27
星期
 

上一篇

發財之前應先立品


 

社會貧富差距可以通過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來衡量,不過,基尼系數的計算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未能把社會福利考慮進來,比如公共住房和公共醫療等,這使我們難以就不同國家的基尼系數進行橫向比較。不過,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比較同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時期的基尼系數,來看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富收入差距的趨勢。就香港的基尼系數而言,本港的貧富收入差距正在日益擴大。

現在,本港經濟已經走出低谷逐漸復甦,但失業率仍相對較高。社會上有很多低技能或低教育水平的人士仍處於失業狀態,經濟復甦能否惠及這些人士?筆者看來,形勢並不樂觀,儘管我們已經(而且打算繼續)投資於再就業培訓,但效果並不理想。其實不僅香港如此,新加坡也有同樣的問題。

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是關鍵

經濟復甦很難給這些失業人士創造工作機會,原因很簡單,香港已經很少勞動力密集型的工作了。在筆者看來,要幫助他們自力更生是關鍵所在,因此,創造工作機會而非一味地簡單資助才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那麼,怎樣可以為這些人士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雖然政府在當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我們須謹記的是,經濟中的私營部分才是創造新工作機會的主要驅動力。如果企業能主動分擔社會失業問題,能主動為社會創造更多工作職位,則將大大有助緩解社會失業問題。

我們可以考慮通過訂立更多的與社會企業責任相關的政策,鼓勵企業更關注社會聲譽,不僅對企業的股東,亦要對企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僱員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從而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這也許會在短期內對企業的營運產生一定影響,但這最終會轉化為企業的長期收益。

發達市場已經有一種投資基金,專門受託投資於具有良好企業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當然,這涉及如何衡量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不過市場上已經建立了相關的衡量指標。事實上,政府是最大的投資者之一,政府可以通過制訂其投資政策,來貫徹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

教育學生回饋社會

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理念,簡單而言,就是讓人們要有良心。但要怎樣推行這個理念?筆者認為,愈早在人們心中建立這個理念愈好,而教育將扮演其重要角色。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群體,是未來的企業家,他們從社會得到大量資源支持,我們是否應早一點教育學生回饋社會?香港正在進行從「五二三」到「三三四」的教育改革,也許正是個契機。我總是覺得,「發財立品」這個順序是完全錯誤的,這誤導人們以為要先「發財」然後才「立品」。筆者看來,「立品」不應以「發財」為前提,未「發財」就已應「立品」。

筆者認為,大學的商業教育應把企業社會責任列入必修課程,學生們應每周參加幾個學分(或小時)的社會服務,以更好得理解和體會什麼是貧窮,從而能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逐漸培養起奉獻和給予的理念。

商學院應加入社會責任課程

大學是我們培育下一代的地方,我們應在教育過程中,給學生灌輸責任感和誠信的理念,並把它們融入社會納入課程體系當中。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學生從事任何難以勝任的社會工作,而是從事一些富有教育性和有意義的社會活動,比如探訪養老院、做義工或為貧困家庭的孩子輔導功課等。這些事情簡單易行,卻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大有裨益。

 

~ 完 ~